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需求分析 | 第10-12页 |
1.1.1 车载通讯与娱乐产业的发展 | 第10页 |
1.1.2 车载天线研发项目的特点 | 第10-11页 |
1.1.3 车载天线研发多项目管理需求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项目进度管理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项目进度管理的发展 | 第12-13页 |
1.2.2 国内外项目进度管理研究的现状 | 第13-15页 |
1.3 本文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 第15-1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2 论文结构 | 第16页 |
1.5 本章小节 | 第16-17页 |
第二章 车载天线企业多项目管理现状 | 第17-31页 |
2.1 公司组织结构简介 | 第17-20页 |
2.1.1 公司各职能部门介绍 | 第18-19页 |
2.1.2 美国和德国研发项目小组介绍 | 第19-20页 |
2.2 天线产品的新项目开发管理流程 | 第20-26页 |
2.2.1. 产品概念研发与报价阶段 | 第21-22页 |
2.2.2. 项目策划阶段 | 第22-23页 |
2.2.3. 产品设计与验证阶段 | 第23-24页 |
2.2.4. 过程设计阶段 | 第24页 |
2.2.5. 产品与过程验证阶段 | 第24-25页 |
2.2.6. 产品量产与结案阶段 | 第25页 |
2.2.7. 新项目开发流程总结 | 第25-26页 |
2.3 L公司多项目管理现状 | 第26-30页 |
2.3.1 L公司多项目管理现状 | 第26-27页 |
2.3.2 上海研发中心多项目管理现状 | 第27-30页 |
2.4 本章总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车载天线单产品研发项目的进度计划与控制 | 第31-52页 |
3.1 项目进度计划与控制的理论基础 | 第31-35页 |
3.1.1 项目进度计划的方法与工具 | 第31-33页 |
3.1.2 挣得值分析法的项目进度控制 | 第33-35页 |
3.2 车载天线单产品研发项目的进度计划编制 | 第35-43页 |
3.2.1 车载天线项目工作分解结构 | 第35-36页 |
3.2.2 车载天线研发项目的工作逻辑关系 | 第36-37页 |
3.2.3 车载天线研发项目的工期估计和资源需求分析 | 第37-41页 |
3.2.4 车载天线研发项目的进度计划 | 第41-43页 |
3.3 车载天线单产品研发项目的成本预算 | 第43-47页 |
3.3.1 单产品研发项目的成本构成 | 第43-45页 |
3.3.2 载天线产品研发项目各阶段成本构成 | 第45页 |
3.3.3 车载天线研发项目的成本预算 | 第45-47页 |
3.4 车载天线产品研发单项目的进度控制 | 第47-51页 |
3.4.1 项目进度与费用的协调控制 | 第47-48页 |
3.4.2 应用挣得值法的车载天线产品研发项目的进度控制 | 第48-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天线产品系列研发的进度计划与控制 | 第52-63页 |
4.1 系列研发项目计划与控制的难点 | 第52-53页 |
4.2 车载天线产品系列研发项目的预算投入计划 | 第53-55页 |
4.3 车载天线产品系列研发项目的投入优化配置 | 第55-57页 |
4.4 车载天线产品系列研发项目的进度控制 | 第57-62页 |
4.4.1 车载天线产品系列研发项目累计投入曲线 | 第57-58页 |
4.4.2 天线产品系列研发项目的进度控制 | 第58-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4页 |
5.1 本文研究总结 | 第63页 |
5.2 本文不足与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国家专利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