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1 基于身份的密码体制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基于无证书的密码体制的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2.3 同态加密算法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4 抗泄漏密码体制的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基础理论 | 第14-22页 |
2.1 数学基础 | 第14-15页 |
2.1.1 双线性映射 | 第14页 |
2.1.2 数学困难问题 | 第14-15页 |
2.2 抗泄漏密码体制的相关基础理论 | 第15-17页 |
2.2.1 基本概念 | 第15-16页 |
2.2.2 泄漏模型 | 第16页 |
2.2.3 强提取器 | 第16-17页 |
2.3 同态加密算法 | 第17-18页 |
2.4 基于身份的公钥密码体制 | 第18-19页 |
2.5 基于无证书的公钥密码体制 | 第19-2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基于抗泄漏身份基同态加密的智能电网数据聚合协议 | 第22-34页 |
3.1 相关工作 | 第22-24页 |
3.1.1 主要工作 | 第22页 |
3.1.2 准备工作 | 第22-24页 |
3.2 协议的详细描述 | 第24-28页 |
3.2.1 协议的模型描述 | 第24-25页 |
3.2.2 协议的算法描述 | 第25-28页 |
3.3 协议的安全证明 | 第28-30页 |
3.3.1 正确性验证 | 第28页 |
3.3.2 安全性证明 | 第28-30页 |
3.4 算法实现与性能分析 | 第30-33页 |
3.4.1 实验平台 | 第30-31页 |
3.4.2 性能分析 | 第31-32页 |
3.4.3 效率分析 | 第32-3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基于抗泄漏无证书同态加密的智能电网数据聚合协议 | 第34-48页 |
4.1 相关工作 | 第34页 |
4.1.1 主要工作 | 第34页 |
4.2 协议的详细描述 | 第34-42页 |
4.2.1 协议的模型描述 | 第34-38页 |
4.2.2 协议的算法描述 | 第38-42页 |
4.3 协议的安全证明 | 第42-47页 |
4.3.1 安全性证明 | 第42-45页 |
4.3.2 安全性分析 | 第45-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系统实现与分析 | 第48-60页 |
5.1 系统需求分析 | 第48页 |
5.1.1 系统前端可视化界面 | 第48页 |
5.2 仿真环境搭建 | 第48-51页 |
5.2.1 硬件环境 | 第48-49页 |
5.2.2 软件环境 | 第49-51页 |
5.3 系统设计 | 第51-53页 |
5.3.1 系统整体架构 | 第51页 |
5.3.2 系统功能模块 | 第51-53页 |
5.4 系统实现 | 第53-54页 |
5.5 性能分析 | 第54-5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60-61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66-67页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第67-68页 |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