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卡车摆振线性不稳定和非线性分岔的仿真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2页 |
1.1 摆振研究概述 | 第13-17页 |
1.1.1 摆振及其特殊性 | 第13-14页 |
1.1.2 摆振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 第14页 |
1.1.3 摆振研究的发展 | 第14-17页 |
1.2 摆振线性不稳定和摆振非线性分岔分析 | 第17-18页 |
1.2.1 分岔及其综述 | 第17页 |
1.2.2 摆振线性不稳定和摆振非线性分岔 | 第17-18页 |
1.3 轻型卡车摆振研究重要性 | 第18-20页 |
1.3.1 轻型卡车发展现状 | 第18-19页 |
1.3.2 轻型卡车摆振研究重要性 | 第19-20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 第20-22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20-22页 |
第2章 轻型卡车摆振线性和非线性模型的建立 | 第22-33页 |
2.1 车轮所受力矩描述 | 第22-24页 |
2.1.1 陀螺和陀螺力矩 | 第22-23页 |
2.1.2 车轮陀螺力矩 | 第23页 |
2.1.3 车轮所受力矩 | 第23-24页 |
2.2 轮胎摆振及其非保守力矩描述 | 第24-25页 |
2.2.1 轮胎摆振线性描述 | 第24页 |
2.2.2 轮胎摆振非线性描述 | 第24页 |
2.2.3 前桥侧倾时轮胎非保守力矩 | 第24-25页 |
2.2.4 转向轮摆振时轮胎非保守力矩 | 第25页 |
2.3 转向轮和前桥系统摆振描述 | 第25-29页 |
2.3.1 摆振力学模型 | 第25-28页 |
2.3.2 摆振能量及其导数 | 第28页 |
2.3.3 摆振广义力 | 第28-29页 |
2.3.4 摆振数学模型 | 第29页 |
2.4 基于状态方程的整车摆振模型 | 第29-32页 |
2.4.1 轮胎摆振的线性状态方程 | 第29-30页 |
2.4.2 轮胎摆振的非线性状态方程 | 第30页 |
2.4.3 转向轮和前桥系统摆振的微分方程 | 第30-31页 |
2.4.4 转向轮和前桥系统摆振的状态方程 | 第31页 |
2.4.5 整车摆振的线性状态方程 | 第31-32页 |
2.4.6 整车摆振的非线性状态方程 | 第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轻型卡车摆振的线性不稳定和参数影响仿真 | 第33-57页 |
3.1 轻型卡车摆振线性模型仿真实现 | 第33-36页 |
3.1.1 摆振线性仿真模型 | 第33-34页 |
3.1.2 摆振线性模型仿真算法 | 第34页 |
3.1.3 摆振线性仿真和分析 | 第34-36页 |
3.2 转向系统参数对摆振线性不稳定的影响 | 第36-43页 |
3.2.1 参数影响仿真方案设计 | 第36页 |
3.2.2 转向横拉杆刚度的影响 | 第36-38页 |
3.2.3 转向横拉杆阻尼的影响 | 第38-40页 |
3.2.4 转向直拉杆刚度的影响 | 第40-41页 |
3.2.5 转向直拉杆阻尼的影响 | 第41-43页 |
3.3 主销参数对摆振线性不稳定的影响 | 第43-46页 |
3.3.1 主销后倾角的影响 | 第43-45页 |
3.3.2 主销当量阻尼的影响 | 第45-46页 |
3.4 轮胎特性参数对摆振线性不稳定的影响 | 第46-53页 |
3.4.1 轮胎侧向刚度的影响 | 第46-48页 |
3.4.2 轮胎侧偏刚度的影响 | 第48-49页 |
3.4.3 轮胎垂向刚度的影响 | 第49-51页 |
3.4.4 轮胎拖距的影响 | 第51-53页 |
3.5 悬架系统参数对摆振线性不稳定的影响 | 第53-56页 |
3.5.1 悬架当量角刚度的影响 | 第53-54页 |
3.5.2 悬架当量角阻尼的影响 | 第54-5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4章 轻型卡车摆振的非线性分岔和参数影响仿真 | 第57-77页 |
4.1 轻型卡车摆振非线性仿真实现 | 第57-60页 |
4.1.1 摆振非线性仿真模型 | 第57-58页 |
4.1.2 轮胎侧偏非线性描述 | 第58页 |
4.1.3 摆振非线性模型仿真算法 | 第58-59页 |
4.1.4 摆振非线性仿真和分析 | 第59-60页 |
4.2 分岔的基本理论 | 第60-62页 |
4.2.1 含可变参数非线性动力系统的基本概念 | 第60-61页 |
4.2.2 分岔和单参数系统分岔基本类型 | 第61-62页 |
4.2.3 Hopf分岔及其分岔值确定 | 第62页 |
4.3 轻型卡车摆振非线性Hopf分岔的仿真 | 第62-65页 |
4.3.1 摆振非线性仿真模型的转化 | 第62-63页 |
4.3.2 摆振非线性分岔的仿真算法 | 第63-64页 |
4.3.3 摆振非线性分岔值的仿真 | 第64-65页 |
4.4 转向系统参数对摆振非线性Hopf分岔影响 | 第65-68页 |
4.4.1 参数影响仿真方案设计 | 第65页 |
4.4.2 转向横拉杆刚度的影响 | 第65-66页 |
4.4.3 转向横拉杆阻尼的影响 | 第66-67页 |
4.4.4 转向直拉杆刚度的影响 | 第67页 |
4.4.5 转向直拉杆阻尼的影响 | 第67-68页 |
4.5 主销参数对摆振非线性Hopf分岔影响 | 第68-70页 |
4.5.1 主销后倾角的影响 | 第68-69页 |
4.5.2 主销当量阻尼的影响 | 第69-70页 |
4.6 轮胎特性参数对摆振非线性Hopf分岔影响 | 第70-74页 |
4.6.1 轮胎侧向刚度的影响 | 第70-71页 |
4.6.2 轮胎垂向刚度的影响 | 第71-72页 |
4.6.3 轮胎拖距的影响 | 第72页 |
4.6.4 轮胎接地印迹半长度的影响 | 第72-73页 |
4.6.5 轮胎松弛长度的影响 | 第73-74页 |
4.7 悬架系统参数对摆振非线性Hopf分岔影响 | 第74-75页 |
4.7.1 悬架当量角刚度的影响 | 第74-75页 |
4.7.2 悬架当量角阻尼的影响 | 第75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5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