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制造工艺论文

汽车前翼子板冲压成形的实验及数值仿真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11-12页
    1.2 汽车前翼子板的简介第12-15页
    1.3 汽车前翼子板冲压成形工艺国外发展现状第15-16页
    1.4 汽车前翼子板冲压成形工艺国内发展现状第16-17页
    1.5 有限元仿真软件介绍第17-19页
    1.6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意义第19-21页
第2章 汽车前翼子板冲压工艺流程及模具设计要求第21-29页
    2.1 汽车前翼子板冲压工艺流程第21-23页
        2.1.1 汽车前翼子板工艺设计方案布置原则第21页
        2.1.2 汽车前翼子板各工序冲压方向设定第21-22页
        2.1.3 汽车前翼子板冲压工艺设计重点第22页
        2.1.4 汽车前翼子板DL图设计第22-23页
    2.2 汽车前翼子板模具设计要求第23-25页
        2.2.1 拉延类模具设计要求第23页
        2.2.2 冲切类模具设计要求第23-24页
        2.2.3 整形类模具设计要求第24页
        2.2.4 斜楔类模具设计要求第24-25页
    2.3 前翼子板模具结构要求第25-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9页
第3章 汽车前翼子板冲压成形过程有限元模型建立及分析第29-43页
    3.1 有限元模型建立原则第29页
    3.2 前翼子板冲压成形有限元仿真第29-41页
        3.2.1 建立产品数模并导入第29页
        3.2.2 确定冲压方向第29-31页
        3.2.3 检查倒角参数第31页
        3.2.4 创建工艺补充面第31-33页
        3.2.5 创建压料面第33-35页
        3.2.6 设置坯料第35-36页
        3.2.7 设置拉延筋第36-38页
        3.2.8 设置摩擦系数范围第38-41页
    3.3 前翼子板冲压成形仿真第41页
    3.4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4章 汽车前翼子板冲压成形工艺参数仿真分析及优化第43-61页
    4.1 汽车前翼子板模具设计的工艺参数第43-46页
    4.2 关键工艺参数研究第46-48页
        4.2.1 压边力的研究第46-48页
        4.2.2 摩擦系数的研究第48页
        4.2.3 拉延筋参数的研究第48页
    4.3 关键工艺参数优化目标第48-50页
    4.4 关键工艺参数仿真分析第50-57页
        4.4.1 压边力仿真分析第50-52页
        4.4.2 摩擦系数仿真分析第52-54页
        4.4.3 拉延筋仿真分析第54-57页
    4.5 模拟结果分析第57-60页
        4.5.1 汽车前翼子板减薄率仿真分析第57-58页
        4.5.2 汽车前翼子板褶皱仿真分析第58-59页
        4.5.3 汽车前翼子板滑移线仿真分析第59页
        4.5.4 冲击线仿真分析第59-60页
        4.5.5 汽车前翼子板冲压成形性仿真分析第60页
    4.6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5章 汽车前翼子板冲压成形性试验第61-83页
    5.1 汽车前翼子板冲压模具设计第61-64页
        5.1.1 汽车前翼子板安装固定点布置第61-62页
        5.1.2 汽车前翼子板造型阶段工艺可行性分析第62-64页
        5.1.3 汽车前翼子板冲压工艺设计同步工程第64页
    5.2 汽车前翼子板模具开发第64-70页
        5.2.1 汽车前翼子板模具结构第64-68页
        5.2.2 汽车前翼子板模具实物第68-70页
    5.3 汽车前翼子板模具质量控制第70-77页
        5.3.1 汽车前翼子板冲压成形缺陷判断标准第72页
        5.3.2 汽车前翼子板模具常见缺陷原因分析第72-73页
        5.3.3 汽车前翼子板冲压模具调试方法第73-75页
        5.3.4 模具调试试验结果分析第75-77页
    5.4 试验结果与仿真对比第77-82页
        5.4.1 汽车前翼子板生产环境简介第77-79页
        5.4.2 关键工艺参数设定第79-80页
        5.4.3 试验结果分析第80-82页
    5.5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第6章 总结及展望第83-85页
    6.1 总结第83-84页
    6.2 展望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90页
致谢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Q公司海外付费电视项目运营管理研究
下一篇:ENBD在预防ERCP术后并发症中的意义及其引流时间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