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问题提出和选题意义 | 第9-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研究成果 | 第15-17页 |
第2章 《非诚勿扰》节目的呈现与两个运用有效的微观模式 | 第17-27页 |
2.1 《非诚勿扰》节目介绍 | 第17-19页 |
2.2 《非诚勿扰》成长历程与相关事记 | 第19-20页 |
2.3 《非诚勿扰》节目系统的构成与特点 | 第20-21页 |
2.4 《非诚勿扰》模式系统的构成和两个重要微观模式的发现 | 第21-26页 |
2.5 两个微观模式研究的必要性 | 第26-27页 |
第3章 〈有效议题设置〉模式的理论解析 | 第27-44页 |
3.1 〈有效议题设置〉模式的内涵 | 第27页 |
3.2 《非诚勿扰》节目中话题的特点 | 第27-28页 |
3.3 《非诚勿扰》开播之初因话题控制不当而出现偏差性言论实例 | 第28-30页 |
3.4 〈有效议题设置〉模式运用的必要性 | 第30-31页 |
3.5 〈有效议题设置〉模式的流程 | 第31页 |
3.6 〈有效议题设置〉模式的理论解析 | 第31-41页 |
3.7 〈有效议题设置〉模式在《非诚勿扰》节目中的有效运用实例 | 第41-44页 |
第4章 〈文化解构与建构中心〉模式的理论解析 | 第44-62页 |
4.1 〈文化解构与建构中心〉模式的内涵 | 第44页 |
4.2 〈文化解构与建构中心〉模式人员组成和文化属性 | 第44-45页 |
4.3 〈文化解构与建构中心〉模式运用的必要性 | 第45页 |
4.4 〈文化解构与建构中心〉模式的流程 | 第45-46页 |
4.5 〈文化解构与建构中心〉模式的理论解析 | 第46-55页 |
4.6 〈文化解构与建构中心〉模式在《非诚勿扰》节目中的有效运用实例 | 第55-62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2-67页 |
5.1 关于电视节目模式研究的结论 | 第62页 |
5.2 关于《非诚勿扰》节目模式系统研究的结论 | 第62-63页 |
5.3 关于〈有效议题设置〉模式研究的结论 | 第63-65页 |
5.4 关于〈文化解构与建构中心〉模式研究的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后记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