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框架语义的隐式篇章关系推理方法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1 显式篇章关系推理 | 第12-14页 |
1.3.2 隐式篇章关系推理 | 第14-15页 |
1.4 关键问题和研究难点 | 第15-18页 |
1.4.1 关键问题 | 第15-16页 |
1.4.2 研究难点 | 第16-18页 |
1.5 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第18-21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5.2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0-21页 |
第二章 任务定义和评价方法 | 第21-29页 |
2.1 篇章关系推理定义 | 第21-22页 |
2.2 语料资源概述 | 第22-27页 |
2.2.1 基本组成 | 第23页 |
2.2.2 标注过程 | 第23-25页 |
2.2.3 实例分析 | 第25-27页 |
2.3 性能评价指标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基于框架语义对的隐式篇章关系推理 | 第29-46页 |
3.1 设计思路和方法框架 | 第29-31页 |
3.2 框架语义学 | 第31-34页 |
3.3 显式关系样本抽取 | 第34-36页 |
3.3.1 GIGAWORD语料 | 第34页 |
3.3.2 Golden连接词 | 第34-35页 |
3.3.3 关系样本抽取 | 第35-36页 |
3.4“框架对”的最大似然关系映射 | 第36-37页 |
3.5 隐式篇章关系推理 | 第37-39页 |
3.6 实验设计与分析 | 第39-45页 |
3.6.1 实验设置 | 第39-40页 |
3.6.2 可行性验证 | 第40-41页 |
3.6.3 推理结果与分析 | 第41-45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基于框架语义向量的隐式篇章关系推理 | 第46-56页 |
4.1 设计思路和方法框架 | 第46-49页 |
4.2 基于框架语义向量获取可比较“论元对” | 第49-51页 |
4.2.1 框架语义向量 | 第49-50页 |
4.2.2 语义平行度计算 | 第50-51页 |
4.3 基于排序择优判定隐式篇章关系 | 第51页 |
4.4 实验设计与分析 | 第51-55页 |
4.4.1 实验设置 | 第52页 |
4.4.2 隐式关系推理性能比较 | 第52-53页 |
4.4.3 基于框架语义向量的性能分析 | 第53-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基于局部框架语义森林的隐式关系推理优化 | 第56-67页 |
5.1 设计思路和方法框架 | 第56-59页 |
5.2 局部框架语义森林构建 | 第59-61页 |
5.3 局部框架语义森林相似度计算 | 第61-63页 |
5.3.1 上下文环境相似度 | 第62-63页 |
5.3.2 局部语义森林相似度 | 第63页 |
5.4 隐式篇章关系推理优化 | 第63-64页 |
5.5 实验设计与分析 | 第64-66页 |
5.5.1 实验设置 | 第64页 |
5.5.2 推理模型性能比较 | 第64-66页 |
5.5.3 推理结果与分析 | 第6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7-70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67-68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