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缩略语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2页 |
1.1 壳聚糖的简介 | 第12-16页 |
1.1.1 壳聚糖的物理及化学性质 | 第12-14页 |
1.1.2 壳聚糖的其它特性 | 第14-16页 |
1.1.2.1 生物适应性 | 第14-15页 |
1.1.2.2 吸湿保湿性 | 第15页 |
1.1.2.3 成膜性和通透性 | 第15页 |
1.1.2.4 凝胶性和粘稠性 | 第15-16页 |
1.1.2.5 絮凝性 | 第16页 |
1.1.2.6 金属离子络合性 | 第16页 |
1.2 壳聚糖的衍生化 | 第16-29页 |
1.2.1 壳聚糖羧化衍生物 | 第17-18页 |
1.2.1.1 O-羧甲基壳聚糖衍生物 | 第17-18页 |
1.2.1.2 N-羧甲基壳聚糖衍生物 | 第18页 |
1.2.1.3 N ,O-羧甲基壳聚糖衍生物 | 第18页 |
1.2.2 酰化衍生物 | 第18-20页 |
1.2.3 烷基化衍生物 | 第20-22页 |
1.2.4 胍盐化衍生物 | 第22-23页 |
1.2.5 季铵盐衍生化 | 第23-25页 |
1.2.5.1 N-烷基化法 | 第23-24页 |
1.2.5.2 含季铵盐环氧衍生物开环法 | 第24-25页 |
1.2.6 羟基化和糖类衍生物 | 第25-26页 |
1.2.7 其它衍生物 | 第26-29页 |
1.3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应用 | 第29-30页 |
1.4 牛子宫内膜炎的简介 | 第30-31页 |
1.5 课题设计及其主要内容 | 第31-32页 |
第二章 壳聚糖衍生物的制备 | 第32-44页 |
2.1 引言 | 第32页 |
2.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2-34页 |
2.2.1 主要药品及试剂 | 第32-33页 |
2.2.2 主要仪器 | 第33-34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34-36页 |
2.3.1 研究N-双胍化壳聚糖衍生物的制备 | 第34-35页 |
2.3.1.1 N-双胍化壳聚糖衍生物的合成 | 第34页 |
2.3.1.2 N-双胍化壳聚糖衍生物的纯化 | 第34-35页 |
2.3.2 研究N-双胍-O-季铵化壳聚糖衍生物的制备 | 第35-36页 |
2.3.2.1 N-双胍化壳聚糖衍生物的制备 | 第35页 |
2.3.2.2 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TA)的合成 | 第35页 |
2.3.2.3 终产物N-双胍-O-季铵化壳聚糖衍生物的合成 | 第35-36页 |
2.3.2.4 终产物N-双胍-O-季铵化壳聚糖衍生物的纯化 | 第36页 |
2.3.3 产物的红外表征 | 第36页 |
2.3.4 溶解性测定 | 第36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6-43页 |
2.4.1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36-42页 |
2.4.1.1 壳聚糖的溶解条件对产率的影响 | 第36-37页 |
2.4.1.2 反应温度对N-双胍化壳聚糖衍生物产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2.4.1.3 投料比对N-双胍化壳聚糖衍生物产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2.4.1.4 投料比对 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TA)产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2.4.1.5 反应温度对N-双胍-O-季铵化壳聚糖衍生物产率的影响 | 第40页 |
2.4.1.6 反应时间对N-双胍-O-季铵化壳聚糖衍生物产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2.4.1.7 其它反应条件对目标产物产率的影响 | 第41-42页 |
2.4.2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表征 | 第42页 |
2.4.3 溶解性测试 | 第42-4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壳聚糖衍生物的抑菌性能 | 第44-59页 |
3.1 抑菌圈法测定壳聚糖衍生物的药敏实验 | 第44-49页 |
3.1.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44-45页 |
3.1.1.1 主要实验仪器 | 第44-45页 |
3.1.1.2 主要试剂和药品 | 第45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45-46页 |
3.1.2.1 样品溶液的配制 | 第45页 |
3.1.2.2 指示菌菌悬液的准备 | 第45-46页 |
3.1.2.3 LB (lysogeny broth,溶菌肉汤)培养基和PCA(plate count agar,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的配置 | 第46页 |
3.1.2.4 LB检测平板的制备 | 第46页 |
2.1.2.5 样品在培养基上的放置 | 第46页 |
2.1.2.6 所测样品的扩散及指示菌的培养 | 第46页 |
3.1.3 结果与讨论 | 第46-49页 |
3.1.3.1 不同分子量壳聚糖的抑菌活性 | 第46-47页 |
3.1.3.2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抑菌活性 | 第47-49页 |
3.2 国标数菌落数法测定壳聚糖衍生物的抑菌性能 | 第49-58页 |
3.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49页 |
3.2.1.1 主要试剂和药品 | 第49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49-51页 |
3.2.2.1 含样品的平板计数琼脂(PCA)培养基的配置 | 第49-50页 |
3.2.2.2 生理盐水的配置 | 第50页 |
3.2.2.3 实验材料的灭菌 | 第50页 |
3.2.2.4 实验菌种的梯度稀释 | 第50页 |
3.2.2.5 菌种的加入 | 第50页 |
3.2.2.6 培养基的加入 | 第50-51页 |
3.2.2.7 培养 | 第51页 |
3.2.2.8 各平板菌落计数 | 第51页 |
3.2.3 结果与讨论 | 第51-58页 |
3.2.3.1 壳聚糖的分子量对抑菌性能的影响 | 第51-52页 |
3.2.3.2 壳聚糖的最适宜测定浓度 | 第52-54页 |
3.2.3.3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抑菌性能 | 第54-55页 |
3.2.3.4 高温对样品抑菌效果的影响 | 第55-57页 |
3.2.3.5 样品浓度对抑菌效果的影响 | 第57-5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壳聚糖衍生物用于牛子宫内膜炎的体外评价 | 第59-63页 |
4.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59-60页 |
4.1.1 主要试剂和药品 | 第59页 |
4.1.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59-60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6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0-62页 |
4.3.1 产品对蜡样芽孢杆菌的抑菌性能 | 第60-61页 |
4.3.2 样品对混合致病菌的抑菌作用 | 第61-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总结及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附录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