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快乐生活”:农村空巢老人孤寂排解的小组工作实践报告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4页 |
1.1 项目来源 | 第7-9页 |
1.2 项目的理论基础 | 第9-10页 |
1.2.1 团体动力学的基本理论 | 第9页 |
1.2.2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 第9-10页 |
1.2.3 优势视角 | 第10页 |
1.3 相关方法及理论综述 | 第10-12页 |
1.3.1 小组工作方法 | 第10页 |
1.3.2 国内理论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3.3 国外理论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1.4.1 老年社会工作 | 第12页 |
1.4.2 空巢老人 | 第12页 |
1.4.3 孤独困境 | 第12-13页 |
1.5 现实意义 | 第13-14页 |
第二章 项目计划 | 第14-18页 |
2.1 组员的招募及组员的介绍 | 第14-15页 |
2.1.1 组员的招募 | 第14页 |
2.1.2 组员基本情况的介绍 | 第14-15页 |
2.2 小组特征 | 第15页 |
2.3 小组目标 | 第15页 |
2.4 小组计划 | 第15-17页 |
2.5 预计困难及解决方法 | 第17-18页 |
第三章 项目实施过程 | 第18-31页 |
3.1 第一次活动:从此不再孤单 | 第18-20页 |
3.2 第二次活动:邂逅玉米叶编织 | 第20-22页 |
3.3 第三次活动:初历玉米叶编织 | 第22-23页 |
3.4 第四次活动:深识玉米叶编织 | 第23-25页 |
3.5 第五次活动:迷恋玉米叶编织 | 第25-27页 |
3.6 第六次活动:玉米叶编出锦绣市场 | 第27-29页 |
3.7 第七次活动:离别不用说再见 | 第29-31页 |
第四章 项目总结与评估 | 第31-33页 |
4.1 项目总结 | 第31页 |
4.2 过程评估 | 第31-32页 |
4.3 效果评估 | 第32-33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33-35页 |
5.1 项目的成功之处 | 第33页 |
5.2 项目的不足之处 | 第33页 |
5.2.1 老年社会工作的深入度不足 | 第33页 |
5.2.2 社工能力不足 | 第33页 |
5.3 后续的思考 | 第33-35页 |
致谢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7页 |
附录 | 第37-44页 |
作者简介 | 第4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