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化学电源、电池、燃料电池论文--燃料电池论文--生物化学燃料电池、微生物燃料电池论文

光催化型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特性及对污染物去除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44页
    1.1 引言第14页
    1.2 微生物燃料电池第14-26页
        1.2.1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第14-16页
        1.2.2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应用领域第16-17页
        1.2.3 微生物燃料电池在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第17-21页
        1.2.4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构型第21-26页
    1.3 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第26-29页
        1.3.1 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电极材料第26-28页
        1.3.2 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对污染物的去除第28-29页
    1.4 光微生物燃料电池第29-32页
        1.4.1 生物型光微生物燃料电池第29页
        1.4.2 光催化型微生物燃料电池第29-32页
    1.5 研究目的和创新点第32-33页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第33-35页
    参考文献第35-44页
第二章 分体式光催化型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及对Cr(Ⅵ)的去除研究第44-77页
    2.1 引言第44-45页
    2.2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45-55页
        2.2.1 实验仪器和试剂第45-46页
        2.2.2 实验装置第46-51页
        2.2.3 Cr~(6+)浓度和COD浓度的测量第51-52页
        2.2.4 MFC的理论电压、开路电压和输出电压第52-53页
        2.2.5 极化曲线、功率密度曲线和库伦效率计算第53-55页
        2.2.6 微生物群落分析第55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55-72页
        2.3.1 不同光照条件下MFC-PSSC的开路电压和输出电压第55-57页
        2.3.2 MFC、MFC-PSSC和无菌Cell-PSSC功率密度曲线第57页
        2.3.3 MFC、MFC-PSSC和无菌Cell-PSSC输出电压第57-58页
        2.3.4 MFC、MFC-PSSC和无菌Cell-PSSC对Cr(Ⅵ)的去除第58-60页
        2.3.5 MFC、MFC-PSSC和无菌Cell-PSSC对COD的去除第60-61页
        2.3.6 MFC、MFC-PSSC阴阳极对电子的利用效率第61-62页
        2.3.7 MFC-PSSC的中Cr(Ⅵ)还原和COD降解机理第62页
        2.3.8 MFC和MFC-PSSC阳极微生物种群分析第62-72页
    2.4 本章小结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7页
第三章 一体式铜基CuO阴极光催化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研究第77-95页
    3.1 引言第77页
    3.2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77-82页
        3.2.1 实验仪器和试剂第77-79页
        3.2.2 实验装置第79-81页
        3.2.3 铜基CuO电极的制备及表征第81-82页
        3.2.4 铜基CuO电极的电化学测试第8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82-91页
        3.3.1 铜基CuO电极的XRD谱图第82-83页
        3.3.2 铜基CuO电极的SEM图第83页
        3.3.3 光照下对输出电压的影响第83-84页
        3.3.4 光照对阴极LSV曲线影响第84-85页
        3.3.5 光照对MFC电池功率密度的影响第85-86页
        3.3.6 光照对MFC电池开路电压的影响第86-87页
        3.3.7 光照对MFC阴极EIS的影响第87-88页
        3.3.8 光催化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反应机理第88-91页
    3.4 本章小结第91-93页
    参考文献第93-95页
第四章 一体式铜基CuInS_2阴极光催化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性能及对阴极污染物的去除研究第95-122页
    4.1 引言第95页
    4.2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95-101页
        4.2.1 实验仪器和试剂第95-97页
        4.2.2 实验装置第97-99页
        4.2.3 铜基CuInS_2电极的制备第99页
        4.2.4 铜基CuInS_2电极的表征第99页
        4.2.5 铜基CuInS_2电极的电化学测试第99-100页
        4.2.6 甲基橙降解测试第100-10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101-118页
        4.3.1 铜基CuInS_2电极的XRD谱图第101页
        4.3.2 铜基CuInS_2电极的SEM图和EDS结果第101-103页
        4.3.3 铜基CuInS_2电极的紫外可见光谱扫描第103页
        4.3.4 无氧条件下光照下对输出电压的影响第103-104页
        4.3.5 无氧条件下光照对阴极LSV曲线影响第104-105页
        4.3.6 无氧条件下光照对MFC电池功率密度的影响第105-106页
        4.3.7 无氧条件下光照对开路电压的影响第106-107页
        4.3.8 无氧条件下光照对阴极EIS曲线影响第107-108页
        4.3.9 无氧条件下光照、黑暗对阴极中甲基橙降解的影响第108-111页
        4.3.10 有氧条件下光照下对输出电压的影响第111-112页
        4.3.11 有氧条件下光照对阴极LSV曲线影响第112页
        4.3.12 有氧条件下光照对MFC电池功率密度的影响第112-113页
        4.3.13 有氧条件下光照对开路电压的影响第113-114页
        4.3.14 有氧条件下光照对阴极EIS曲线影响第114-115页
        4.3.15 有氧条件下光照、黑暗对阴极中甲基橙脱色的影响第115-117页
        4.3.16 无氧和有氧对微生物燃料电池中有机物降解和产电性能影响分析第117-118页
    4.4 本章小结第118-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22页
第五章 微生物燃料电池驱动的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第122-136页
    5.1 引言第122页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22-128页
        5.2.1 实验仪器和试剂第122-124页
        5.2.2 MFC实验装置第124-125页
        5.2.3 Cu_2O光电极的制备第125-126页
        5.2.4 Cu_2O光电极的表征第126页
        5.2.5 以微生物燃料电池为外加电压组成光电催化电路第126-127页
        5.2.6 甲基橙光电催化降解实验第127页
        5.2.7 甲基橙降解率的测定第127-128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28-133页
        5.3.1 样品XRD表征第128页
        5.3.2 样品UV-Vis表征第128-129页
        5.3.3 不同催化方式对甲基橙降解率的影响第129-130页
        5.3.4 外加偏压对光电催化降解甲基橙的影响第130-131页
        5.3.5 降解过程中甲基橙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第131-132页
        5.3.6 微生物燃料电池驱动光电极光电催化降解污染物机理分析第132-133页
    5.4 小结第133-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3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第136-138页
    6.1 结论第136-137页
    6.2 建议第137-138页
攻读博士期间所发表的科研成果及奖励第138-139页
致谢第139页

论文共1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角架氮配体/柔性羧酸配体构筑的配合物的结构及催化性能研究
下一篇: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设计合成、结构及质子导电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