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1 前言 | 第11-24页 |
1.1 microRNA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1.1.1 microRNA的发现 | 第11-12页 |
1.1.2 microRNA的生物学机制 | 第12页 |
1.1.3 miRNA的生物学功能 | 第12-14页 |
1.1.4 miRNA在乳腺中的作用 | 第14-15页 |
1.2 miRNA靶基因的研究方法 | 第15-22页 |
1.2.1 miRNA的靶基因预测 | 第15-19页 |
1.2.2 miRNA靶基因的鉴定与验证 | 第19-22页 |
1.3 miR-139-5p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3-2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4-36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24-25页 |
2.3 实验试剂 | 第25页 |
2.4 试剂配制 | 第25-26页 |
2.5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26-36页 |
2.5.1 乳腺上皮细胞的培养 | 第26-27页 |
2.5.2 miR-139-5p的靶基因预测 | 第27页 |
2.5.3 miR-139-5p的靶基因筛选 | 第27-30页 |
2.5.4 miR-139-5p靶基因的qRT-PCR验证 | 第30-33页 |
2.5.5 miR-139-5p靶基因的功能验证 | 第33-35页 |
2.5.6 统计分析 | 第35-3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6-65页 |
3.1 miR-139-5p靶基因预测结果 | 第36-37页 |
3.2 转染效率的测定 | 第37页 |
3.3 miR-139-5p的靶基因筛选结果 | 第37-51页 |
3.3.1 RNA-seq测序碱基质控 | 第37-38页 |
3.3.2 唯一比对reads的分布统计 | 第38-41页 |
3.3.3 结合峰检测 | 第41-42页 |
3.3.4 结合峰注释及统计 | 第42-43页 |
3.3.5 靶基因鉴定结果 | 第43-45页 |
3.3.6 预测获得的miR-139-5p靶基因与RIP-seq后获得的靶基因进行比较 | 第45-47页 |
3.3.7 靶基因生物通路分析 | 第47-49页 |
3.3.8 GO功能分析 | 第49-51页 |
3.4 miR-139-5p的靶基因验证 | 第51-65页 |
3.4.1 miR-139-5p靶基因的qRT-PCR验证 | 第51-54页 |
3.4.2 miR-139-5p靶基因的功能验证 | 第54-65页 |
4 讨论 | 第65-70页 |
4.1 RIP-seq技术与miRNA靶基因鉴定 | 第65-66页 |
4.2 miR-139-5p靶基因的KEGG分析与GO分析 | 第66-67页 |
4.3 miR-139-5p的靶基因验证 | 第67-70页 |
5 结论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