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港(站)、机场及其技术管理论文--航空港(站)、机场论文--航空港(站)建筑物论文--跑道、滑行道、停机坪论文

热风除冰对道面表层的冲击损伤效应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课题背景和问题的提出第10-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1.2.1 冻融损伤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热冲击损伤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第14-16页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第16-18页
第二章 混凝土损伤基本理论及热冲击损伤特征分析第18-35页
    2.1 水泥混凝土道面的除冰雪损伤过程第18页
    2.2 材料损伤基本理论第18-20页
    2.3 混凝土损伤模型第20-21页
    2.4 热冲击损伤环境和内部物理化学结构特征分析第21-26页
        2.4.1 飞行区混凝土场道道面环境分析第21-23页
        2.4.2 混凝土道面内部物理化学混凝分析第23-26页
    2.5 热风冲击对混凝土道面的影响特征分析第26-35页
        2.5.1 材料的热稳定性第26-27页
        2.5.2 材料与结构联合作用下的热应力效应第27-29页
        2.5.3 抗热冲击断裂性能第29-32页
        2.5.4 抗热冲击损伤性能第32-33页
        2.5.5 混凝土道面的抗热震性的改善途径分析第33-35页
第三章 基于热波效应的混凝土热冲击损伤模型第35-45页
    3.1 热冲击问题数学描述第35-38页
    3.2 求解双曲型热传导方程的有限元方法第38-40页
        3.2.1 温度场分析数值算例第38-40页
    3.3 混凝土损伤模型的建立第40-45页
        3.3.1 混凝土结构损伤定解问题的求解方法第40-41页
        3.3.2 耦合应变—线性损伤结构分析方法第41-42页
        3.3.3 热冲击作用下混凝土道面损伤模型的构建第42-45页
第四章 道面混凝土热效应损伤行为的有限元分析第45-57页
    4.1 考虑损伤行为特征的有限元计算第45-46页
    4.2 温度荷载下的损伤场及考虑损伤后应力场的计算第46-55页
        4.2.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46-47页
        4.2.2 有限元模型的求解第47-55页
    4.3 数据的反演分析第55-57页
第五章 混凝土热冲击效应试验研究第57-68页
    5.1 试验方案的设计第57-58页
    5.2 试件的制备与养护第58-60页
        5.2.1 材料的选择和配合比的设计第58-59页
        5.2.2 试验仪器设备第59页
        5.2.3 试验步骤与操作方法第59-60页
    5.3 试验过程与实验数据采集第60-64页
        5.3.1 试验数据分析第62-63页
        5.3.2 损伤现象分析第63-64页
    5.4 试验结果与混凝土材料损伤机理分析第64-68页
        5.4.1 道面遭受瞬态热冲击时冲击应力效应分析第65-66页
        5.4.2 附加冻融时的道面混凝土疲劳损伤机理第66-68页
第六章 基于混沌神经网络理论的混凝土道面损伤评估第68-73页
    6.1 预测模型的建立第68-70页
    6.2 基于神经网络模型和实验室数据的预测分析第70-72页
        6.2.1 神经网络理论损伤累计模型试验数据的学习第70-71页
        6.2.2 道面混凝土损伤状况预测分析第71-72页
    6.3 结语第72-73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73-75页
    7.1 结论第73-74页
    7.2 展望第74-75页
致谢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嗜碱盐单胞菌中新型的NhaD型钠/氢逆向转运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下一篇:miR-139-5p在乳腺上皮细胞MCF-10A中靶基因的鉴定及功能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