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姿势协同的欠驱动假手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1.2.1 传统耦合/欠驱动假手 | 第10-13页 |
1.2.2 基于姿势协同的假手 | 第13-16页 |
1.2.3 国内外假手分析总结 | 第16-17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基于姿势协同的假手传动系统设计 | 第18-27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基于姿势协同的假手传动方案 | 第18-25页 |
2.2.1 抓握姿势分类 | 第18-19页 |
2.2.2 假手模块划分 | 第19-21页 |
2.2.3 姿势协同规划 | 第21-25页 |
2.3 基于姿势协同的假手设计指标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基于姿势协同的假手机构设计 | 第27-41页 |
3.1 引言 | 第27页 |
3.2 集成化手掌机构设计 | 第27-33页 |
3.2.1 基于姿势协同的双输入驱动机构 | 第27-28页 |
3.2.2 复现比例环节与缩放环节的传动机构 | 第28-33页 |
3.3 基关节与中关节独立运动的手指机构设计 | 第33-40页 |
3.3.1 双腱绳的手指传动方案 | 第34-36页 |
3.3.2 手指的具体结构与运动过程 | 第36-39页 |
3.3.3 双自由度的拇指设计 | 第39-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基于姿势协同的假手仿真 | 第41-49页 |
4.1 引言 | 第41页 |
4.2 假手的抓握姿势仿真 | 第41-44页 |
4.3 传动机构的复现误差仿真 | 第44-45页 |
4.4 假手的运动拟人性评估 | 第45-4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基于姿势协同的假手实验研究 | 第49-60页 |
5.1 引言 | 第49页 |
5.2 假手实验平台的搭建 | 第49-51页 |
5.3 假手关节运动特性实验 | 第51-52页 |
5.4 基于初始位姿的抓取姿势复现实验 | 第52-54页 |
5.5 基于关节运动特性的实物抓取实验 | 第54-56页 |
5.6 假手传动误差实验 | 第56-59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