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 第9-17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1.1 亲密恐惧 | 第9-12页 |
1.1.1 亲密恐惧的内涵 | 第9页 |
1.1.2 亲密恐惧的测量 | 第9-10页 |
1.1.3 亲密恐惧的相关研究 | 第10-12页 |
1.2 沙盘游戏治疗 | 第12-15页 |
1.2.1 沙盘游戏治疗的产生 | 第12-13页 |
1.2.2 沙盘游戏的操作步骤和阶段变化 | 第13页 |
1.2.3 沙盘游戏治疗对治疗师的要求 | 第13-14页 |
1.2.4 沙盘游戏疗法干预亲密恐惧的适宜性 | 第14-15页 |
2 问题提出及研究假设 | 第15-17页 |
2.1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5页 |
2.2 研究假设 | 第15页 |
2.3 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2.3.1 理论意义 | 第15-16页 |
2.3.2 实践意义 | 第16-17页 |
第二部分 实证研究 | 第17-50页 |
研究一 高校学生《亲密恐惧成分量表》的修订 | 第17-22页 |
1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2.1 被试 | 第17-18页 |
2.2 研究工具 | 第18页 |
2.3 研究程序 | 第18-19页 |
2.4 数据统计的工具 | 第1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9-21页 |
3.1 初测结果分析 | 第19-20页 |
3.2 复测结果分析 | 第20-21页 |
4 讨论 | 第21-22页 |
4.1 《亲密恐惧成分量表》的效度分析 | 第21页 |
4.2 《亲密恐惧成分量表》的信度分析 | 第21-22页 |
研究二 高校学生亲密恐惧的现状分析 | 第22-27页 |
1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2.1 被试 | 第22页 |
2.2 工具 | 第22页 |
2.3 程序 | 第22页 |
2.4 数据管理与分析 | 第2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2-25页 |
3.1 高校学生亲密恐惧总体情况 | 第22-23页 |
3.2 高校学生亲密恐惧的性别差异 | 第23页 |
3.3 高校学生亲密恐惧的年级差异 | 第23页 |
3.4 高校学生亲密恐惧的学科差异 | 第23-24页 |
3.5 高校学生亲密恐惧的城乡差异 | 第24页 |
3.6 高校学生亲密恐惧在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差异 | 第24页 |
3.7 高校学生亲密恐惧在不同恋爱状态下之间的差异 | 第24-25页 |
4 讨论 | 第25-27页 |
4.1 高校学生亲密恐惧的现状分析 | 第25页 |
4.2 高校学生亲密恐惧的人口学差异比较 | 第25-27页 |
研究三 运用沙盘游戏对亲密恐惧高校学生的干预 | 第27-50页 |
1 研究目的 | 第27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2.1 被试 | 第27页 |
2.2 研究工具 | 第27-28页 |
2.3 研究程序 | 第2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8-48页 |
3.1 被试总体的前后比较 | 第28-30页 |
3.2 被试个体的前后变化 | 第30-32页 |
3.3 个案报告 | 第32-48页 |
4 讨论 | 第48-50页 |
第三部分 结论 | 第50-51页 |
第四部分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51-52页 |
第五部分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后记(含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