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医家以气血为纲辨治内伤杂病探讨
|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引言 | 第7-9页 |
| 第一部分 龙江医派述略 | 第9-16页 |
| 1 龙江医派史略 | 第9-12页 |
| 1.1 产生背景 | 第9-10页 |
| 1.2 历史沿革 | 第10-12页 |
| 2 龙江医派学术思想荟萃 | 第12-15页 |
| 2.1 首重经典,研习经义 | 第12-13页 |
| 2.2 倡中华大医学观,指导实践 | 第13页 |
| 2.3 外因寒燥,内伤痰热 | 第13页 |
| 2.4 辨治疑难,以气血为纲 | 第13-14页 |
| 2.5 大方复法并进,治疑难杂症 | 第14页 |
| 2.6 辨证论治与用药思维并重 | 第14页 |
| 2.7 注重寒地养生 | 第14-15页 |
| 3 龙江医家概述 | 第15-16页 |
| 第二部分 龙江地区及气血致病特点 | 第16-26页 |
| 1 黑龙江区域特点 | 第16-21页 |
| 1.1 现代气候地理分析 | 第16-17页 |
| 1.2 中医四时六气分析 | 第17-19页 |
| 1.3 龙江民众生活习俗 | 第19-20页 |
| 1.4 龙江民众性格特点 | 第20-21页 |
| 2 气病多郁滞,血病多瘀 | 第21-26页 |
| 2.1 情志内伤 | 第22-23页 |
| 2.2 寒 | 第23-24页 |
| 2.3 饮食不节 | 第24-25页 |
| 2.4 劳逸过度 | 第25-26页 |
| 第三部分 辨治疑难,以气血为纲 | 第26-52页 |
| 1 辨治疾病,重气血理论 | 第26-29页 |
| 1.1 气血相互依存,可分不可离 | 第26-27页 |
| 1.2 脏腑经络不离气血,需结合互参 | 第27-28页 |
| 1.3 气血辨证与气血病相统一 | 第28-29页 |
| 2 复法组方,调理气血 | 第29-46页 |
| 2.1 理气法 | 第30-32页 |
| 2.2 理血法 | 第32-33页 |
| 2.3 气血同调法 | 第33-38页 |
| 2.4 活血化瘀法的灵活运用 | 第38-46页 |
| 3 究气血经方,方义新用活用 | 第46-48页 |
| 4 活用气血药,药用思维独具 | 第48-52页 |
| 4.1 专病用专药 | 第48-49页 |
| 4.2 气、血药对配伍,深化药效 | 第49-52页 |
| 结语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9-61页 |
| 个人简历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