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1 引言 | 第11-19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页 |
1.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2.2 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9页 |
1.3.1 植物抗旱性研究 | 第13-17页 |
1.3.2 干旱对黄瓜的影响 | 第17页 |
1.3.3 SNP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3.4 SNP分子标记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 第18页 |
1.3.5 SNP分子标记在黄瓜育种中的作用 | 第18-19页 |
2 材料及方法 | 第19-25页 |
2.1 黄瓜主要种质资源发芽期及幼苗期耐旱性评价 | 第19-20页 |
2.1.1 供试材料 | 第19页 |
2.1.2 试验方法 | 第19-20页 |
2.2 成株期耐旱性评价 | 第20-21页 |
2.2.1 试验材料 | 第20页 |
2.2.2 试验方法 | 第20-21页 |
2.3 黄瓜耐旱性SNP分子标记 | 第21-25页 |
2.3.1 试验材料 | 第21页 |
2.3.2 试验试剂 | 第21-22页 |
2.3.3 试验仪器 | 第22页 |
2.3.4 黄瓜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2页 |
2.3.5 基因组DNA的检测 | 第22页 |
2.3.6 近等基因池的建立 | 第22-23页 |
2.3.7 分离群体组池分析法(BSA)简化基因组测序 | 第23页 |
2.3.8 关联分析 | 第23页 |
2.3.9 SNP的检测与注释 | 第23-2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5-51页 |
3.1 黄瓜种质资源发芽期及苗期耐旱性评价 | 第25-29页 |
3.1.1 PEG胁迫下的黄瓜种子萌发指数 | 第25-26页 |
3.1.2 PEG胁迫下种子萌发期相关指标的测定 | 第26-27页 |
3.1.3 黄瓜种子发芽期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27页 |
3.1.4 PEG胁迫对黄瓜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 | 第27-28页 |
3.1.5 黄瓜苗期耐旱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28-29页 |
3.2 黄瓜主要种质资源成株期耐旱性评价 | 第29-41页 |
3.2.1 黄瓜耐旱性的隶属函数值分析 | 第29-30页 |
3.2.2 成株期黄瓜耐旱性分类 | 第30-32页 |
3.2.3 干旱胁迫对黄瓜形态指标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32-34页 |
3.2.4 黄瓜耐旱性指标间的相关性及回归分析 | 第34-36页 |
3.2.5 黄瓜3个时期耐旱性的相关性分析 | 第36页 |
3.2.6 黄瓜干旱胁迫下的致死时间 | 第36-41页 |
3.3 黄瓜耐旱性表型分析 | 第41-42页 |
3.3.1 F_2群体耐旱性的表型分析 | 第41-42页 |
3.4 黄瓜耐旱性SNP分子标记 | 第42-51页 |
3.4.1 黄瓜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42页 |
3.4.2 SNP及InDel标记数据的质量分析 | 第42-43页 |
3.4.3 混池之间SNP及InDel标记检测 | 第43-44页 |
3.4.4 SNP及Indel标记筛选及分析 | 第44-49页 |
3.4.5 候选区域筛选 | 第49页 |
3.4.6 候选区域的功能注释 | 第49-51页 |
4 讨论 | 第51-55页 |
4.1 黄瓜抗旱性鉴定指标及分级标准 | 第51页 |
4.2 芽期与苗期耐旱性研究 | 第51页 |
4.3 成株期耐旱性研究 | 第51-53页 |
4.4 黄瓜3个抗旱时期相关性研究 | 第53页 |
4.5 黄瓜耐旱性SNP分子标记 | 第53页 |
4.6 试验创新点 | 第53-54页 |
4.7 试验的不足之处 | 第54-55页 |
5 结论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附录 | 第63-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