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代山西工业化建设中的资金战略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1 导论 | 第10-14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论文结构与安排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3-14页 |
2 阎锡山的金融思想研究 | 第14-20页 |
·重商思想 | 第14-15页 |
·黄金非货币化的思想:“物产证券”理论 | 第15-16页 |
·信用扩张思想:“省钞发酵” | 第16-17页 |
·合作金融思想 | 第17-18页 |
·股份制思想 | 第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20页 |
3 山西第三次工业化高潮的背景 | 第20-26页 |
·倒蒋失败后山西经济社会形势 | 第20-22页 |
·编制《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案》 | 第22-24页 |
·《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案》的内容 | 第22-23页 |
·《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案》的实施 | 第23-24页 |
·经济统制政策的实施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4 十年计划的金融战略Ⅰ:扩张银行资本 | 第26-38页 |
·山西省银行的改组 | 第26-29页 |
·筹集准备金,换发新纸币 | 第26页 |
·整顿山西省银行 | 第26-29页 |
·设立省属银行号 | 第29-31页 |
·晋绥地方铁路银号 | 第29-30页 |
·绥西垦业银号 | 第30-31页 |
·晋北盐业银号 | 第31页 |
·四银行号垄断发行 | 第31-32页 |
·设立四银行号实物十足准备库 | 第32-34页 |
·实物准备库的业务 | 第33页 |
·对金融政策的支持 | 第33-34页 |
·发展农村金融机构 | 第34-37页 |
·设立官办当铺 | 第34页 |
·发展钱庄为省银行代理店 | 第34-35页 |
·设立县银号 | 第35-36页 |
·成立村信用合作社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5 十年计划的金融战略Ⅱ:资本市场融资 | 第38-48页 |
·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十年建设计划 | 第38-43页 |
·发行政府债券 | 第38-40页 |
·利用外资 | 第40-42页 |
·强制性无息借款 | 第42-43页 |
·资本市场的发展 | 第43-45页 |
·筹集资金的其他方法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6 抗战前五年金融政策的效果分析 | 第48-57页 |
·建立了官僚资本的产业体系 | 第48-53页 |
·山西人民公营事业 | 第48-51页 |
·营业公社 | 第51-52页 |
·直属企业 | 第52-53页 |
·蒋阎金融政策的效果比较 | 第53-54页 |
·金融政策效果的评价 | 第54-57页 |
·抵制了帝国主义对山西经济侵略 | 第55页 |
·初步建成了山西铁路公路交通运输框架 | 第55页 |
·促进了山西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 | 第55-56页 |
·为山西经济建设培养了一支技术队伍和经营管理人才 | 第56页 |
·为抗战初期的军事成果奠定工业基础 | 第56-57页 |
7 三十年代工业化过程的理论启示 | 第57-62页 |
·理论启示 | 第57-60页 |
·实施政府主导下的金融先导的基本思路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