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3页 |
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9页 |
2. 选题研究概况 | 第9-11页 |
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商於古道概说 | 第13-21页 |
1.1 商於古道的历史沿革 | 第13-15页 |
1.2 唐代商於古道及本文中古道的范围 | 第15-21页 |
1.2.1 唐代“商於”定义 | 第15-17页 |
1.2.2 本文商於古道的范围 | 第17-21页 |
第二章 唐诗中的商於古道 | 第21-38页 |
2.1 全唐诗中涉及商於古道作品概况 | 第21-26页 |
2.2 商於道驿站唐诗个案分析 | 第26-29页 |
2.2.1 棣华驿:流离路上念亲友 | 第26-27页 |
2.2.2 青云驿:名利路上想功名 | 第27-29页 |
2.3 商於道唐诗中的山水描写 | 第29-38页 |
2.3.1 七盘岭与“商山” | 第29-33页 |
2.3.2 商於古道上的“水” | 第33-38页 |
第三章 商於古道上的贬谪诗歌 | 第38-52页 |
3.1 商於古道:贬谪之路 | 第38-41页 |
3.2 商於古道上贬人的矛盾境遇与心态 | 第41-44页 |
3.3 贬谪之路上的矛盾书写 | 第44-52页 |
3.3.1 显性矛盾:惟将旧物表深情 | 第45-48页 |
3.3.2 隐性矛盾:别有忧愁暗恨生 | 第48-50页 |
3.3.3 多重矛盾: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 第50-52页 |
第四章 韩愈与商趁古道 | 第52-69页 |
4.1 唐代的反佛运动与韩愈的商於创作 | 第52-55页 |
4.2 后世韩文公庙创作对商於古道唐诗精神的继承 | 第55-60页 |
4.2.1 对历史与现实的批评的继承 | 第56-59页 |
4.2.2 对直谏精神的歌赞 | 第59-60页 |
4.3 韩愈诗歌的衍生——韩湘故事考 | 第60-69页 |
4.3.1 历史上的韩湘其人 | 第60-62页 |
4.3.2 韩湘子故事在唐代的起源 | 第62-64页 |
4.3.3 韩湘子故事后世形成 | 第64-65页 |
4.3.4 “韩湘异术”的背后——失意士子的心灵补偿 | 第65-69页 |
结语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