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 ABSTRACT | 第10-11页 |
| 符号说明 | 第12-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6页 |
| 1.1 卟啉的研究概述 | 第13-18页 |
| 1.1.1 卟啉的研究价值 | 第13-14页 |
| 1.1.2 卟啉的合成发展 | 第14-16页 |
| 1.1.3 卟啉的应用概述 | 第16-18页 |
| 1.2 酞菁的研究概述 | 第18-21页 |
| 1.2.1 酞菁的研究价值 | 第18-19页 |
| 1.2.2 酞菁的合成发展 | 第19-20页 |
| 1.2.3 酞菁的应用概述 | 第20-21页 |
| 1.3 液晶 | 第21-24页 |
| 1.3.1 液晶概述 | 第21-22页 |
| 1.3.2 盘状液晶 | 第22-24页 |
| 1.4 超分子自组装研究概述 | 第24-27页 |
| 1.4.1 超分子化学概念 | 第24页 |
| 1.4.2 超分子自组装的应用 | 第24-25页 |
| 1.4.3 卟啉酞菁的超分子自组装 | 第25-27页 |
| 1.5 论文的选题目的、意义以及主要内容 | 第27-28页 |
| 参考文献 | 第28-36页 |
| 第二章 液晶态下光学活性酞菁衍生物的自组装以及手性取代基位置对其性质及液晶织构的影响 | 第36-51页 |
| 2.1 前言 | 第36-37页 |
| 2.2 实验部分 | 第37-41页 |
| 2.2.1 试剂及仪器 | 第37-38页 |
| 2.2.2 实验步骤 | 第38-41页 |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1-46页 |
| 2.3.1 大分子特性 | 第41-42页 |
| 2.3.2 配合物1和2在氯仿溶液和液晶状态下的电子吸收和圆二色谱 | 第42-45页 |
| 2.3.3 聚集体的X射线衍射分析 | 第45-46页 |
| 2.4 结论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 第三章 光学活性酞菁衍生物的螺旋自组装以及手性取代基位置对自组装性质的影响 | 第51-73页 |
| 3.1 前言 | 第51-52页 |
| 3.2 实验部分 | 第52-56页 |
| 3.2.1 试剂及仪器 | 第52-53页 |
| 3.2.2 实验步骤 | 第53-56页 |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6-65页 |
| 3.3.1 电子吸收,圆二色谱和荧光光谱表征 | 第56-59页 |
| 3.3.2 聚集体形貌 | 第59-60页 |
| 3.3.3 聚集体的X射线衍射分析 | 第60-62页 |
| 3.3.4 非线性光学性质 | 第62-64页 |
| 3.3.5 红外光谱 | 第64-65页 |
| 3.4 结论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74-75页 |
| 附件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