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词表 | 第5-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22页 |
1.DNA解旋酶概述 | 第10-14页 |
1.1 DNA解旋酶的分类 | 第10-11页 |
1.2 DNA解旋酶的生化活性及功能 | 第11-14页 |
1.2.1 核酸结合活性 | 第11-12页 |
1.2.2 NTP结合与水解活性 | 第12页 |
1.2.3 解链活性 | 第12-13页 |
1.2.4 退火活性 | 第13页 |
1.2.5 DNA解旋酶的功能 | 第13-14页 |
2.RecQ解旋酶结构与生物学特性 | 第14页 |
3.Bloom解旋酶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3.1 Bloom解旋酶的功能 | 第15页 |
3.2 与Bloom解旋酶相关的疾病研究 | 第15-16页 |
4.人类前列腺癌的发生与Bloom解旋酶作为抗癌靶标的研究 | 第16-18页 |
5.RNA干扰技术的应用 | 第18-20页 |
6.本课题的选题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20-22页 |
第二章 Bloom解旋酶基因RNAi载体的构建 | 第22-27页 |
1.试剂与设备 | 第22-23页 |
1.1 实验试剂 | 第22-23页 |
1.2 实验设备 | 第23页 |
2.实验方法 | 第23-25页 |
2.1 RNAi载体的设计合成 | 第23-24页 |
2.2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4-25页 |
2.3 干扰载体的克隆转化 | 第25页 |
3.实验结果 | 第25页 |
4.讨论 | 第25-27页 |
第三章 Bloom解旋酶基因RNAi载体的鉴定 | 第27-46页 |
1.干扰载体的初步鉴定 | 第27-30页 |
1.1 实验试剂 | 第27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27-28页 |
1.3 实验结果 | 第28-30页 |
2. 荧光定量PCR检测干扰载体对Bloom解旋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30-41页 |
2.1 试剂与设备 | 第30-31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30-31页 |
2.1.2 实验设备 | 第3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1-36页 |
2.2.1 PC3细胞的培养 | 第31-32页 |
2.2.2 无内毒素质粒的提取 | 第32-33页 |
2.2.3 重组载体转染PC3细胞 | 第33页 |
2.2.4 转染重组载体后PC3细胞总RNA的提取与RNA的反转录 | 第33-34页 |
2.2.5 转染后细胞c DNA的荧光定量PCR反应 | 第34-36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36-41页 |
3. 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干扰载体对Bloom解旋酶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41-44页 |
3.1 试剂与设备 | 第41页 |
3.1.1 实验试剂 | 第41页 |
3.1.2 实验设备 | 第41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41-44页 |
3.2.1 PC3细胞的培养 | 第41页 |
3.2.2 重组载体转染PC3细胞 | 第41页 |
3.2.3 转染后细胞总蛋白的提取及总蛋白的定量 | 第41-43页 |
3.2.4 定量后总蛋白的Western-blot反应 | 第43-44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44页 |
4.讨论 | 第44-46页 |
第四章 下调Bloom解旋酶的表达对PC3细胞的抑制作用 | 第46-58页 |
1.试剂与设备 | 第46-47页 |
1.1 实验试剂 | 第46-47页 |
1.2 实验设备 | 第47页 |
2.实验方法 | 第47-49页 |
2.1 PC3细胞的培养 | 第47页 |
2.2 重组载体转染PC3细胞 | 第47页 |
2.3 PC3细胞增殖能力的检测 | 第47页 |
2.4 PC3细胞侵袭能力的检测 | 第47-48页 |
2.5 PC3细胞迁移能力的检测 | 第48页 |
2.6 PC3细胞凋亡能力的检测 | 第48-49页 |
3.实验结果 | 第49-56页 |
3.1 PC3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 | 第49-50页 |
3.2 PC3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 | 第50-51页 |
3.3 PC3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 | 第51-54页 |
3.4 PC3细胞凋亡能力的变化 | 第54-56页 |
4.讨论 | 第56-58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附录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