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场地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 第10-13页 |
1.3 软弱场地的地震动特性 | 第13-15页 |
1.4 场地条件对高层建筑地震动的影响 | 第15-16页 |
1.5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6-20页 |
第二章 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场地模型及基岩输入 | 第20-32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 第20-23页 |
2.3 场地土层模型 | 第23页 |
2.4 基岩输入地震动 | 第23-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场地地表地震动特性分析 | 第32-60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地表峰值加速度特性分析 | 第32-41页 |
3.3 地表加速度反应谱特性分析 | 第41-5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四章 软夹层的厚度及埋深对填海场地地表地震动的影响 | 第60-76页 |
4.1 引言 | 第60页 |
4.2 地表加速度峰值及放大倍数 | 第60-63页 |
4.3 地表加速度反应谱特性分析 | 第63-72页 |
4.4 对含软弱夹层填海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的调整 | 第72-7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3-76页 |
第五章 高层建筑结构的地震反应特性分析 | 第76-98页 |
5.1 引言 | 第76页 |
5.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76-78页 |
5.3 模态分析 | 第78-79页 |
5.4 结构动力时程分析 | 第79-9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8-100页 |
6.1 结论 | 第98页 |
6.2 展望 | 第98-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4页 |
致谢 | 第104-106页 |
附录 | 第106-182页 |
作者简介 | 第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