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各种发电论文--太阳能发电论文

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并网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22页
    1.1 太阳能发电系统第9-12页
        1.1.1 太阳能发电的意义第9-10页
        1.1.2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发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 区域太阳能资源的研究第12-22页
        1.2.1 太阳能资源分布第12-14页
        1.2.2 区域自然资源及光伏产业发展现状第14-17页
        1.2.3 该项目地点日照数据统计第17-20页
        1.2.4 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的评估第20-22页
2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第22-30页
    2.1 光伏电池板第22-26页
        2.1.1 光伏组件的分类第22-24页
        2.1.2 光伏组件特性第24-25页
        2.1.3 最大功率点跟踪第25-26页
    2.2 光伏并网逆变器第26-27页
        2.2.1 简介第26-27页
        2.2.2 逆变器选型第27页
    2.3 变压器第27-28页
    2.4 计量系统第28页
    2.5 光伏汇流箱第28-29页
    2.6 电缆第29-30页
3 该项目工程发电系统设计方案第30-40页
    3.1 太阳能电池的选择第30页
    3.2 光伏阵列的布置第30-31页
        3.2.1 最佳安排倾角计算第30-31页
        3.2.2 光伏阵列间距计算第31页
    3.3 关于逆变器和孤岛效应第31-34页
        3.3.1 逆变器的选择与设计第31-32页
        3.3.2 关于孤岛效应第32-34页
    3.4 光伏方阵设计第34-37页
    3.5 方阵接线设计第37页
    3.6 计算该项目发电量第37-40页
4 电气设计第40-47页
    4.1 光伏项目接入系统方案第40页
    4.2 电气部分第40-45页
        4.2.1 电气主接线第40页
        4.2.2 主要电气设备选择第40-43页
        4.2.3 防雷保护、接地保护及过电压保护设计第43-44页
        4.2.4 电气设备布置第44-45页
    4.3 光伏电站通信第45-47页
        4.3.1 概述第45-46页
        4.3.2 系统通信第46页
        4.3.3 站内通信第46页
        4.3.4 光伏阵列区内通信第46-47页
结论与展望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作者简历第51-52页
致谢第52-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乙醇分子在Bi(111)表面上的吸附和自组装
下一篇:我国医疗损害司法鉴定法律规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