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1-23页 |
1.1 汽车动力传动系扭转振动 | 第11-15页 |
1.1.1 汽车传动系扭转振动问题及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1.2 汽车动力传动系扭振减振器 | 第13-15页 |
1.2 双质量飞轮扭振减振器 | 第15-19页 |
1.2.1 双质量飞轮减振原理 | 第15页 |
1.2.2 双质量飞轮结构类型 | 第15-18页 |
1.2.3 双质量飞轮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 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3页 |
2 基于形状约束的单级刚度双质量飞轮摩擦轴承设计及分析 | 第23-51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单级刚度双质量飞轮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23-25页 |
2.3 基于形状约束的次级飞轮型线设计及转矩特性计算模型 | 第25-30页 |
2.3.1 次级飞轮型线设计 | 第25-27页 |
2.3.2 转矩特性计算模型 | 第27-30页 |
2.4 接触区域压力分布的弹性力学计算模型 | 第30-37页 |
2.4.1 极坐标下的弹性力学位移法求解方法 | 第30-33页 |
2.4.2 位移边界条件及应力分布求解 | 第33-37页 |
2.5 实例计算及分析 | 第37-48页 |
2.5.1 接触变形区域应力应变分布 | 第38-40页 |
2.5.2 有限元分析与理论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第40-43页 |
2.5.3 单级刚度双质量飞轮转矩特性 | 第43-45页 |
2.5.4 单级刚度双质量飞轮动力学特性 | 第45-4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8-51页 |
3 单级刚度双质量飞轮非线性振动分析 | 第51-73页 |
3.1 引言 | 第51页 |
3.2 扭转振动模型和数学微分方程 | 第51-53页 |
3.3 非线性频率特性近似解析解 | 第53-60页 |
3.3.1 引入摩擦轴承前的双质量飞轮频率特性近似解析解 | 第54-59页 |
3.3.2 引入摩擦轴承后的双质量飞轮频率特性近似解析解 | 第59-60页 |
3.4 频率特性数值计算与分析 | 第60-65页 |
3.4.1 频率特性的跳跃现象 | 第60-63页 |
3.4.2 激励振幅Tp对幅频特性的影响 | 第63-64页 |
3.4.3 轴向预紧力产生的摩擦力矩Mf对幅频特性的影响 | 第64-65页 |
3.4.4 空转角 βe对幅频特性的影响 | 第65页 |
3.5 非线性强迫振动响应分析 | 第65-7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4 基于补偿原理的多级连续变刚度双质量飞轮设计及分析 | 第73-89页 |
4.1 引言 | 第73-74页 |
4.2 基于补偿原理的多级连续变刚度双质量飞轮设计 | 第74-79页 |
4.2.1 转矩补偿原理 | 第74-76页 |
4.2.2 双质量飞轮转矩特性参数 | 第76-79页 |
4.3 初级飞轮型线设计 | 第79-83页 |
4.3.1 力学分析模型 | 第79-81页 |
4.3.2 转矩补偿型线的理论轮廓线 | 第81-82页 |
4.3.3 转矩补偿型线的实际轮廓线 | 第82-83页 |
4.4 理论计算与分析 | 第83-86页 |
4.4.1 双质量飞轮转矩特性及初级飞轮内壁型线 | 第83-85页 |
4.4.2 双质量飞轮动力学特性 | 第85-8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6-89页 |
5 转矩补偿装置惯性平衡机构设计及分析 | 第89-101页 |
5.1 引言 | 第89页 |
5.2 转矩补偿装置惯性力分析 | 第89-92页 |
5.2.1 力学分析模型 | 第89-90页 |
5.2.2 转矩补偿装置惯性力及对双质量飞轮的影响 | 第90-92页 |
5.3 转矩补偿装置惯性平衡的实现 | 第92-98页 |
5.3.1 考虑摩擦的平衡质量计算模型 | 第93-96页 |
5.3.2 不考虑摩擦的平衡质量计算模型 | 第96-97页 |
5.3.3 摩擦对惯性平衡的影响分析 | 第97-9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8-101页 |
6 多级刚度双质量飞轮非线性振动分析 | 第101-119页 |
6.1 引言 | 第101页 |
6.2 扭转振动模型和数学微分方程 | 第101-102页 |
6.3 非线性频率特性近似解析解 | 第102-110页 |
6.3.1 转矩补偿前的双质量飞轮频率特性近似解析解 | 第102-108页 |
6.3.2 转矩补偿后的双质量飞轮频率特性近似解析解 | 第108-110页 |
6.4 频率特性数值计算与分析 | 第110-113页 |
6.4.1 频率特性的跳跃现象 | 第110-112页 |
6.4.2 激励振幅Tp对幅频特性的影响 | 第112-113页 |
6.5 非线性强迫振动响应分析 | 第113-118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18-119页 |
7 试验验证 | 第119-129页 |
7.1 引言 | 第119页 |
7.2 双质量飞轮转矩特性试验 | 第119-121页 |
7.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121-127页 |
7.3.1 单级刚度双质量飞轮试验 | 第121-125页 |
7.3.2 多级刚度双质量飞轮试验 | 第125-127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27-129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129-133页 |
8.1 全文总结 | 第129-131页 |
8.2 主要创新点 | 第131-132页 |
8.3 研究展望 | 第132-133页 |
致谢 | 第133-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45页 |
附录 | 第145-146页 |
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45页 |
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45页 |
C.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荣誉及奖励 | 第145-146页 |
D.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