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6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1.2 印铁机发展概况 | 第8-9页 |
1.3 印刷机械设计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2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第10-11页 |
1.4 虚拟样机技术的发展 | 第11-15页 |
1.4.1 虚拟样机技术的优点 | 第11-13页 |
1.4.2 虚拟样机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与应用 | 第13-15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2 印铁机关键零部件的结构设计与分析 | 第16-32页 |
2.1 印铁机的基本组成结构 | 第16-18页 |
2.2 印铁机滚筒的设计 | 第18-22页 |
2.2.1 印铁机滚筒结构方案的确定 | 第19-20页 |
2.2.2 滚筒参数的设计要求 | 第20-21页 |
2.2.3 滚筒三维结构尺寸的计算 | 第21-22页 |
2.3 印铁机前规的结构分析与设计 | 第22-31页 |
2.3.1 印铁机铁皮定位方案的确定 | 第22-23页 |
2.3.2 印铁机前规的设计要求 | 第23-24页 |
2.3.3 前规运动过程的时间分配 | 第24-26页 |
2.3.4 从动件运动规律的选择 | 第26-29页 |
2.3.5 前规凸轮轮廓曲线的确定与分析 | 第29-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印铁机虚拟样机模型的建立 | 第32-46页 |
3.1 虚拟样机建模过程 | 第32-33页 |
3.2 印铁机虚拟样机建模方案的确定 | 第33-34页 |
3.3 印铁机主传动部分多刚体模型的建立 | 第34-37页 |
3.3.1 机架结构的初步确定 | 第34页 |
3.3.2 印铁机多刚体模型的建立 | 第34-37页 |
3.4 印铁机刚柔耦合虚拟样机的建立 | 第37-45页 |
3.4.1 柔性体的创建 | 第38-42页 |
3.4.2 橡皮布与印版之间接触的定义 | 第42-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4 刚柔耦合虚拟样机仿真试验分析 | 第46-56页 |
4.1 印铁机虚拟样机的运动学分析 | 第46-48页 |
4.1.1 ADAMS运动学分析理论 | 第46-47页 |
4.1.2 印铁机刚柔耦合虚拟样机的运动学仿真分析 | 第47-48页 |
4.2 印铁机虚拟样机的动力学分析 | 第48-52页 |
4.2.1 ADAMS动力学分析理论 | 第48-49页 |
4.2.2 印铁机刚柔耦合虚拟样机的动力学仿真分析 | 第49-52页 |
4.3 印铁机的振动分析 | 第52-55页 |
4.3.1 印铁机的模态分析 | 第52-54页 |
4.3.2 印铁机的频率响应分析 | 第54-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5 印铁机关键结构改进设计 | 第56-69页 |
5.1 滚筒及叼牙轴结构改进与优化 | 第56-62页 |
5.1.1 滚筒优化模型的建立 | 第56-59页 |
5.1.2 滚筒的优化算法 | 第59-60页 |
5.1.3 灵敏度分析 | 第60页 |
5.1.4 滚筒的结构优化方案 | 第60-62页 |
5.1.5 叼牙轴的改进方案 | 第62页 |
5.2 机架结构综合优化 | 第62-65页 |
5.2.1 变密度法拓扑优化原理 | 第63-64页 |
5.2.2 机架的结构综合优化 | 第64-65页 |
5.3 改进后的样机验证分析 | 第65-6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总结 | 第69-70页 |
6.2 展望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附录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