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新闻学、新闻事业论文--世界各国新闻事业论文--中国论文

困境与突围:新媒体环境下党报群工部的研究--以《安徽日报》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8-14页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8-9页
        一、研究背景第8页
        二、研究意义第8-9页
    第二节 研究综述第9-12页
        一、对党报群众工作和群工部的历史及现状研究第9-10页
        二、新媒体冲击下党报群工部的改革与实践研究第10-11页
        三、以往研究的问题与不足第11-12页
    第三节 研究设计第12-14页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第12页
        二、研究方法与手段第12-13页
        三、研究的创新点第13-14页
第一章 "联系群众的桥梁":党报群工部的演变第14-22页
    第一节 党报群工部的概述第14-18页
        一、党报的"群众工作部"第14-15页
        二、党报群工部的发展与社会责任第15-18页
        三、新时期党报群众工作的开展第18页
    第二节 《安徽日报》群工部的工作与历史第18-22页
        一、《安徽日报》的群工部第18-20页
        二、《安徽日报》群工部的发展历程第20-22页
第二章 新媒体环境下《安徽日报》群工部的调查分析第22-30页
    第一节 对读者群体的问卷调查第22-25页
        一、问卷设计第22页
        二、对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第22-25页
    第二节 对来访群众的个案研究第25-27页
        一、群工部是党报群众工作的窗口第25-26页
        二、群众对群工部认识的缺乏第26-27页
    第三节 对群工部工作人员的访谈第27-30页
        一、工作内容不断变化第27-28页
        二、内部机制的调整第28-29页
        三、群众沟通渠道革新第29-30页
第三章 新媒体环境下党报群工部面临的困境第30-36页
    第一节 党报机构调整带给群工部的限制第31-33页
        一、部门职能缩减,制作周期变长第31-32页
        二、群工部工作人员积极性受挫第32页
        三、监督力量削弱,来访人数减少第32-33页
    第二节 新媒体带给党报群工部的冲击第33-36页
        一、群工部栏目关注度下降第33-34页
        二、工作形式的碎片化第34页
        三、媒介融合无所适从第34-36页
第四章 新媒体环境下党报群工部门的突围第36-43页
    第一节 《安徽日报》群工部应对新媒体环境的探索第36-38页
        一、建立符合新媒体环境的群工部运营模式第36-37页
        二、创新对党报群工部人员的管理方式第37页
        三、搭建新媒体平台,疏通沟通渠道第37-38页
    第二节 党报群工部门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改革路径第38-43页
        一、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党报群工部的工作机制第38-39页
        二、建立符合新媒体环境的企业化管理模式第39-41页
        三、运用更多技术平台,扩大群工部工作覆盖范围第41-43页
第五章 结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问卷(附表、附录)第46-47页
致谢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H响应性纳米胶囊递送miRNA治疗食管癌作用的研究
下一篇:1800MHz长期电磁辐射对NIH/3T3细胞p53信号网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