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引言 | 第8-16页 |
| (一)核心概念辨析 | 第8-11页 |
| 1.可靠性与不可靠性 | 第8-9页 |
| 2.可靠性与真实性 | 第9-10页 |
| 3.文本与跨文本 | 第10-11页 |
| (二)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1.关于纪录片真实性的研究 | 第11-13页 |
| 2.关于跨文本理论研究 | 第13-14页 |
| 3.从文本之内到文本之外:跨文性理论与纪录片真实性研究 | 第14页 |
| (三)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 一、副文本与纪录片可靠性建构 | 第16-24页 |
| (一)身份指向型副文本 | 第16-20页 |
| 1.导演身份 | 第16-18页 |
| 2.叙述者身份 | 第18-20页 |
| (二)内容指向性副文本 | 第20-22页 |
| (三)幕后指向型副文本 | 第22-24页 |
| 二、广义文本与纪录片可靠性建构 | 第24-29页 |
| (一)纪录片文化主张与规约 | 第24-26页 |
| (二)“嗓音”的文化赋权与文本身份的确立 | 第26-27页 |
| (三)广义文本对“期待视野”的询唤 | 第27-29页 |
| 三、元文本与纪录片可靠性建构 | 第29-37页 |
| (一)话语权垄断与话语主体的可靠性 | 第30-31页 |
| (二)网络评论与多重话语空间的形成 | 第31-37页 |
| 1.专业性评论 | 第31-32页 |
| 2.转发式评论 | 第32页 |
| 3.留言式评论 | 第32-33页 |
| 4.弹幕式评论 | 第33-37页 |
| 四、互文本与纪录片可靠性建构 | 第37-40页 |
| (一)赛博空间下的超文本观影逻辑 | 第37-38页 |
| (二)基于互文本联动的“间性真实”建构 | 第38-40页 |
| 五、承文本与纪录片可靠性建构 | 第40-43页 |
| (一)承文本的内涵与拓展 | 第40页 |
| (二)先文本的庇护与规约 | 第40-42页 |
| (三)后文本的敌意与挑战 | 第42-43页 |
| 结语 | 第43-45页 |
| 致谢 | 第45-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