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绪论 | 第8-13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2 论文的研究框架及方法 | 第10-13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框架 | 第11页 |
1.2.3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2.相关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2.1 内部资本市场的定义与边界确定 | 第13-14页 |
2.2 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性 | 第14页 |
2.3 内部资本市场与外部资本市场关系 | 第14-15页 |
2.3.1 内外部资本市场互补论 | 第14页 |
2.3.2 内外部资本市场替代论 | 第14-15页 |
2.3.3 内外部资本市场冲突论 | 第15页 |
2.4 内部资本市场的效率:有效性与无效性 | 第15-16页 |
2.5 文献评述 | 第16-18页 |
3.我国企业内部资本市场运行机制与特征 | 第18-28页 |
3.1 我国企业内部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运行机制 | 第18-23页 |
3.1.1 内部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系统框架 | 第18-19页 |
3.1.2 内部资本的交易方式 | 第19-21页 |
3.1.3 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组织方式 | 第21-23页 |
3.2 我国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特征 | 第23-28页 |
3.2.1 我国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特征 | 第23-26页 |
3.2.2 我国企业内部资本市场运作特征 | 第26-28页 |
4.内部资本市场理论模型与效率测度模型 | 第28-34页 |
4.1 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理论模型 | 第28-29页 |
4.2 企业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测度模型 | 第29-32页 |
4.2.1 价值增加法 | 第30页 |
4.2.2 q敏感性法 | 第30-31页 |
4.2.3 现金流敏感性法 | 第31-32页 |
4.3 效率测度结果 | 第32-34页 |
5.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 | 第34-58页 |
5.1 研究设计 | 第34-49页 |
5.1.1 影响因素与研究假设 | 第34-38页 |
5.1.2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38-39页 |
5.1.3 第一部分实证变量定义与模型设计 | 第39-45页 |
5.1.4 第二部分实证变量定义与模型设计 | 第45-49页 |
5.2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49-58页 |
5.2.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49-50页 |
5.2.2 多元回归结果与分析 | 第50-58页 |
6.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58-64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8-59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59-63页 |
6.2.1 多元化战略的选择 | 第59页 |
6.2.2 注册制下关联交易配套法规的规范 | 第59-60页 |
6.2.3 两权分离度 | 第60-61页 |
6.2.4 完善企业集团立法 | 第61页 |
6.2.5 制约机制治理 | 第61页 |
6.2.6 健全管理层产生、激励机制 | 第61-62页 |
6.2.7 理论方面加强内外部资本市场影响机理研究 | 第62页 |
6.2.8 产权角度 | 第62页 |
6.2.9 积极组建内部金融中介 | 第62-63页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作者简历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