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节能建筑材料低碳评价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 第12-21页 |
1.3.1 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 第12-19页 |
1.3.2 国内研究发展现状 | 第19-21页 |
1.4 存在的问题 | 第21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21-24页 |
第二章 常用节能建筑材料 | 第24-36页 |
2.1 常用节能屋面材料 | 第24-25页 |
2.1.1 彩钢屋面瓦 | 第24页 |
2.1.2 水泥瓦 | 第24-25页 |
2.2 节能墙体材料 | 第25-31页 |
2.2.1 空心砖和空心砌块 | 第25-26页 |
2.2.2 节能保温材料 | 第26-31页 |
2.3 常用节能门窗材料 | 第31-34页 |
2.3.1 节能玻璃 | 第31-33页 |
2.3.2 门窗框扇材料 | 第33-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建材CO2排放量计算模型的构建 | 第36-48页 |
3.1 目标和范围的确定 | 第36-37页 |
3.1.1 建材类型 | 第36页 |
3.1.2 系统边界的确定 | 第36-37页 |
3.2 节能建筑材料CO2排放量计算公式 | 第37-40页 |
3.2.1 建筑材料生产阶段 | 第37-38页 |
3.2.2 建筑材料运输阶段 | 第38-40页 |
3.3 各种能源碳排放因子的确定 | 第40-47页 |
3.3.1 各种类型的能源碳排放因子整理分类 | 第41-44页 |
3.3.2 能源碳排放因子选择 | 第44-45页 |
3.3.3 本课题能源碳排放因子最终选择 | 第45-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低碳评价指标的确定及评价标准的制定 | 第48-58页 |
4.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及内涵 | 第48-50页 |
4.1.1 指标的选取原则 | 第48-49页 |
4.1.2 各项指标的内涵 | 第49-50页 |
4.2 指标的具体确定 | 第50-51页 |
4.2.1 CO_2排放量指标的确定 | 第50页 |
4.2.2 节能性指标确定 | 第50页 |
4.2.3 经济性指标确定 | 第50页 |
4.2.4 本地化选材指标确定 | 第50页 |
4.2.5 节能建材的可回收率指标 | 第50-51页 |
4.3 权重系数的确定 | 第51-53页 |
4.3.1 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51-52页 |
4.3.2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确定指标权重 | 第52-53页 |
4.4 评价标准的制定 | 第53-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五章 案例分析---辽宁某平板玻璃低碳评价 | 第58-68页 |
5.1 目标和范围的确定 | 第59-60页 |
5.1.1 建材类型 | 第59页 |
5.1.2 系统边界确定 | 第59-60页 |
5.2 生命周期清单分析 | 第60-61页 |
5.2.1 原材料消耗清单 | 第60页 |
5.2.2 平板玻璃物化过程能源消耗 | 第60页 |
5.2.3 玻璃运输阶段的数据清单 | 第60-61页 |
5.3 利用模型计算各阶段CO2排放量 | 第61-64页 |
5.3.1 建筑玻璃生产阶段CO2排放量计算 | 第61-63页 |
5.3.2 建筑玻璃运输阶段CO2的排放量计算 | 第63页 |
5.3.3 结果汇总 | 第63-64页 |
5.4 结果评价及等级划分 | 第64-65页 |
5.4.1 权重系数的确定 | 第64-65页 |
5.5 案例小结 | 第65-68页 |
第六章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作者简介 | 第74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 | 第74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