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量刑调查制度的概述 | 第11-17页 |
(一) 量刑调查制度的起源 | 第11-12页 |
(二) 量刑调查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2-17页 |
1. 刑罚个别化理论 | 第12-13页 |
2. 再社会化理念 | 第13-14页 |
3. 人权保障理论 | 第14-16页 |
4. 刑罚公正 | 第16-17页 |
二、域外以及台湾地区的量刑调查制度的发展 | 第17-23页 |
(一) 美国量刑调查制度的具体法律制度 | 第17-18页 |
(二) 英国量刑调查制度的具体法律制度 | 第18-19页 |
(三) 德国量刑调查制度的具体法律制度 | 第19-20页 |
(四) 日本量刑调查制度的具体法律制度 | 第20-21页 |
(五) 我国台湾地区量刑调查制度的具体法律制度 | 第21-23页 |
三、我国量刑调查制度的司法实践和特点 | 第23-28页 |
(一) 各个地区的司法实践 | 第23-25页 |
(二) 我国量刑调查制度的特点 | 第25-28页 |
1. 调查报告的法律属性不确定 | 第25-26页 |
2. 调查主体的不统一及其在诉讼程序中的法律地位的不确定 | 第26页 |
3. 适用的对象的范围较窄 | 第26-27页 |
4. 调查报告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的保障问题 | 第27页 |
5. 对建立量刑调查制度的认识不到位 | 第27-28页 |
四、我国量刑调查制度的立法化建议 | 第28-33页 |
(一) 量刑调查制度的条件 | 第28-29页 |
(二) 量刑调查报告的法律属性 | 第29-30页 |
(三) 量刑调查的主体 | 第30-31页 |
(四) 量刑调查的适用范围 | 第31-32页 |
(五) 调查的具体内容 | 第32-33页 |
五、结语 | 第33-34页 |
致谢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