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还原敏感纳米胶束用于阿霉素的控制释放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引言第9-10页
1 绪论第10-24页
    1.1 环境敏感型纳米药物载体体系第10-17页
        1.1.1 pH敏感型纳米药物载体第10-12页
        1.1.2 氧化还原敏感型纳米药物载体第12-15页
        1.1.3 双重及多重敏感型纳米药物载体第15-17页
    1.2 天然多糖作为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第17-22页
        1.2.1 壳聚糖用于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第17-18页
        1.2.2 透明质酸用于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第18-20页
        1.2.3 普鲁兰多糖用于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第20-22页
    1.3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第22-24页
        1.3.1 选题依据第22页
        1.3.2 研究内容第22-24页
2 载体材料的合成及纳米胶束性质的研究第24-37页
    2.1 引言第24页
    2.2 试剂和仪器第24-25页
        2.2.1 试剂第24-25页
        2.2.2 仪器第25页
    2.3 实验方法第25-29页
        2.3.1 载体材料的合成第25-26页
        2.3.2 载体材料的结构分析第26-27页
        2.3.3 纳米胶束的制备第27页
        2.3.4 纳米胶束临界胶束浓度(CMC)测定第27页
        2.3.5 纳米胶束粒径及Zeta电位测定第27页
        2.3.6 透射电镜(TEM)观察纳米胶束形貌第27-29页
        2.3.7 纳米胶束的稳定性及在还原条件下的粒径变化第29页
        2.3.8 统计学分析第29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29-36页
        2.4.1 载体材料的结构分析第29-31页
        2.4.2 纳米胶束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测定第31-32页
        2.4.3 纳米胶束的理化性质分析第32-33页
        2.4.4 纳米胶束形貌特征第33-34页
        2.4.5 纳米胶束的稳定性及在还原条件下的粒径变化第34-36页
    2.5 小结第36-37页
3 载药纳米胶束的制备及性质研究第37-48页
    3.1 引言第37-38页
    3.2 试剂和仪器第38页
        3.2.1 试剂第38页
        3.2.2 仪器第38页
    3.3 实验方法第38-40页
        3.3.1 载药纳米胶束的制备第38页
        3.3.2 载药纳米胶束的载药量和包封率第38-39页
        3.3.3 载药纳米胶束和游离DOX荧光发射光谱的比较第39页
        3.3.4 载药纳米胶束的粒径和Zeta电位测定第39页
        3.3.5 载药纳米胶束的体外释药实验第39页
        3.3.6 统计学分析第39-40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40-47页
        3.4.1 DOX标准曲线的建立第40-43页
        3.4.2 载药纳米胶束的载药量和包封率第43页
        3.4.3 载药纳米胶束与游离DOX荧光发射光谱比较第43-44页
        3.4.4 载药纳米胶束的粒径及Zeta电位第44-45页
        3.4.5 载药纳米胶束的体外释药实验第45-47页
    3.5 小结第47-48页
4 载药纳米胶束的体外抗癌及作用机制研究第48-61页
    4.1 引言第48页
    4.2 试剂和仪器第48-49页
        4.2.1 试剂第48-49页
        4.2.2 仪器第49页
    4.3 实验方法第49-52页
        4.3.1 细胞的复苏及培养第49-50页
        4.3.2 红细胞溶血实验第50页
        4.3.3 MTT细胞毒性实验第50页
        4.3.4 CLSM观察胞内药物分布第50-51页
        4.3.5 FCM检测细胞对纳米胶束的摄取第51页
        4.3.6 细胞摄取纳米胶束机理第51页
        4.3.7 半定量RT-PCR检测胞内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第51-52页
        4.3.8 统计学分析第52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52-60页
        4.4.1 纳米胶束的生物相容性分析第52-54页
        4.4.2 纳米胶束的体外抗肿瘤效果第54-55页
        4.4.3 细胞摄取纳米胶束的定性分析第55-56页
        4.4.4 细胞摄取纳米胶束的定量分析第56-57页
        4.4.5 细胞摄取纳米胶束的机理第57-58页
        4.4.6 纳米胶束作用细胞后胞内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第58-60页
    4.5 小结第60-61页
结论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9页
附录A 细胞培养试剂的配置第69-7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70-71页
致谢第71-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短波多信道快速探测与建链技术研究
下一篇:面向双栅场效应管的开关—信号理论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