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 第12-14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2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4-18页 |
2.1 核心概念 | 第14页 |
2.1.1 科技社团 | 第14页 |
2.1.2 政府职能转移 | 第14页 |
2.2 理论工具 | 第14-15页 |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14-15页 |
2.2.2 合作治理理论 | 第15页 |
2.2.3 第三部门理论 | 第15页 |
2.3 科技社团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必然性 | 第15-18页 |
2.3.1 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 | 第15-16页 |
2.3.2 科技社团已具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能力 | 第16页 |
2.3.3 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是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需要 | 第16-18页 |
3 宁波科技社团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现状 | 第18-27页 |
3.1 宁波科技社团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3.1.1 开展科技评价和咨询工作 | 第19-20页 |
3.1.2 开展科技人员评价和培训工作 | 第20-21页 |
3.1.3 参与项目评审与课题研究工作 | 第21页 |
3.2 宁波科技社团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方式 | 第21-22页 |
3.2.1 政府职能改革移交部分职能 | 第22页 |
3.2.2 政府购买服务 | 第22页 |
3.2.3 签订委托协议 | 第22页 |
3.3 科技社团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政策与制度依据 | 第22-23页 |
3.3.1 科技社团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政策依据 | 第22-23页 |
3.3.2 科技社团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制度依据 | 第23页 |
3.4 宁波市科技社团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取得的良好效益 | 第23-27页 |
3.4.1 科技社团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 | 第25页 |
3.4.2 科技社团服务社会的能力不断提升 | 第25-26页 |
3.4.3 科技社团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 | 第26-27页 |
4 科技社团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第27-30页 |
4.1 科技社团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存在的问题 | 第27-28页 |
4.1.1 对科技社团培育和扶持力度不够 | 第27页 |
4.1.2 科技社团承接转移职能的范围狭小 | 第27页 |
4.1.3 政府转移职能的方式不规范 | 第27-28页 |
4.1.4 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缺乏创新 | 第28页 |
4.2 科技社团承接政府转移职能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8-30页 |
4.2.1 利益驱动和传统观念的制约 | 第28页 |
4.2.2 对政府部门的依赖性强 | 第28-29页 |
4.2.3 缺乏配套法律法规的约束 | 第29页 |
4.2.4 科技社团自身能力有待加强 | 第29-30页 |
5 完善科技社团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对策建议 | 第30-34页 |
5.1 完善向科技社团转移政府职能的支撑条件 | 第30-31页 |
5.1.1 营造优质法律和政策环境 | 第30页 |
5.1.2 转变运营管理模式 | 第30-31页 |
5.1.3 搭建服务平台 | 第31页 |
5.2 拓展科技社团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内容 | 第31页 |
5.2.1 在重点领域有序开展政府职能转移试点工作 | 第31页 |
5.2.2 挖掘科技社团承接政府职能的智力优势 | 第31页 |
5.3 健全科技社团承接政府职能的方式 | 第31-32页 |
5.3.1 项目类的职能转移,宜用招标形式 | 第32页 |
5.3.2 权利义务类的职能转移,宜用契约形式 | 第32页 |
5.3.3 专业技术的评审与认定,宜用委托形式 | 第32页 |
5.4 提升科技社团承接政府职能的能力 | 第32-34页 |
5.4.1 加强科技社团的能力建设,提升公信力 | 第32页 |
5.4.2 整合科技社团的资源力量,彰显团体优势 | 第32-34页 |
6 结语 | 第34-35页 |
6.1 结论 | 第34页 |
6.2 展望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