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中职生友谊质量状况及其焦点解决团体辅导干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10-11页
1 文献综述第11-21页
    1.1 友谊质量概述第11-14页
        1.1.1 友谊的定义第11页
        1.1.2 友谊质量的定义及其测量第11-12页
        1.1.3 友谊质量的有关研究第12-13页
        1.1.4 友谊质量研究中的不足之处第13-14页
    1.2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SFBC)第14-18页
        1.2.1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SFBC)概述第14页
        1.2.2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SFBC)的基本技术第14-16页
        1.2.3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SFBC)的基本流程第16-17页
        1.2.4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SFBC)的应用第17-18页
    1.3 焦点解决团体咨询(SFGC)第18-21页
        1.3.1 焦点解决团体咨询概述第18页
        1.3.2 焦点解决团体咨询的特点第18-19页
        1.3.3 焦点解决团体咨询的应用研究第19-21页
2 问题提出、研究意义与假设第21-22页
    2.1 问题提出第21页
    2.2 研究意义第21页
        2.2.1 理论意义第21页
        2.2.2 实践意义第21页
    2.3 研究假设第21-22页
3 研究一:中职生友谊质量状况调查第22-29页
    3.1 研究目的第22页
    3.2 研究对象第22页
    3.3 研究工具第22-23页
    3.4 施测与处理第23页
    3.5 研究结果第23-27页
        3.5.1 总体情况第23页
        3.5.2 不同性别的中职生友谊质量情况的差异检验第23页
        3.5.3 不同年级中职生友谊质量情况的差异检验第23-25页
        3.5.4 不同居住地的中职生友谊质量情况比较第25-26页
        3.5.5 是否为独生子女的中职生友谊质量情况比较第26页
        3.5.6 是否为学生干部的中职生友谊质量情况比较第26-27页
    3.6 讨论第27-29页
4 研究二: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的干预研究第29-44页
    4.1 研究目的第29页
    4.2 研究对象第29页
    4.3 研究工具第29-30页
    4.4 团体辅导方案第30-36页
        4.4.1 团体辅导方案的理念第30-31页
        4.4.2 团体辅导方案的框架第31-32页
        4.4.3 团体辅导方案的理论依据第32-33页
        4.4.4 团体辅导方案的主要内容第33-36页
    4.5 研究程序第36页
    4.6 研究结果第36-39页
        4.6.1 实验组被试的友谊质量情况第36页
        4.6.2 对照组被试的友谊质量情况第36-37页
        4.6.3 实验组与对照组被试的友谊质量情况第37页
        4.6.4 实验组前测与后测友谊质量情况比较第37-38页
        4.6.5 对照组前后测友谊质量情况比较第38-39页
    4.7 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的效果分析第39-44页
        4.7.1 分析目的第39页
        4.7.2 分析方法第39页
        4.7.3 结果分析第39-44页
5 结果总讨论第44-45页
    5.1 两项研究的相关性第44页
    5.2 创新之处第44页
    5.3 不足之处第44-45页
6 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附录一第49-52页
附录二第52-54页
附录三第54-57页
附录四第57-64页
后记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医治疗代谢综合征用药规律分析及Meta分析
下一篇:黄芪建中汤合甘草干姜汤加减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