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第一部分 绪论 | 第15-55页 |
第一章 认知无线网络关键技术介绍 | 第17-35页 |
·认知无线网络技术起源 | 第17-23页 |
·未来无线通信网络发展趋势及挑战 | 第17-19页 |
·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 | 第19-21页 |
·认知无线电技术 | 第21-22页 |
·认知无线网络 | 第22-23页 |
·认知无线网络关键技术概述 | 第23-29页 |
·频谱检测技术 | 第23-24页 |
·认知信息数据库技术 | 第24-25页 |
·认知导频信道技术 | 第25-26页 |
·动态频谱分配技术 | 第26页 |
·联合无线资源管理技术 | 第26-27页 |
·跨层优化设计技术 | 第27-28页 |
·重配置技术 | 第28页 |
·自组织网络技术 | 第28-29页 |
·认知无线网络关键技术小结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5页 |
第二章 认知导频信道技术和自组织网络技术 | 第35-55页 |
·研究意义 | 第35-36页 |
·研究现状 | 第36-45页 |
·认知导频信道技术研究现状 | 第36-40页 |
·自组织网络技术研究现状 | 第40-45页 |
·本文所作贡献 | 第45-48页 |
·认知导频信道技术 | 第45-46页 |
·自组织网络技术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5页 |
第二部分 认知无线网络中认知导频信道优化设计 | 第55-95页 |
第三章 认知导频信道的最优栅格划分方案设计 | 第57-77页 |
·研究背景 | 第57-59页 |
·栅格划分场景 | 第59页 |
·GPS定位偏移误差概率因素 | 第59-63页 |
·GPS定位偏移误差概率密度函数-区域1 | 第60-61页 |
·GPS定位偏移误差概率密度函数-区域2 | 第61-62页 |
·GPS定位偏移误差概率密度函数-区域3 | 第62-63页 |
·多RAT覆盖场景下的信息丢失率因素 | 第63-65页 |
·最优栅格划分方案设计 | 第65-70页 |
·层次分析法AHP基本原理简介 | 第65-67页 |
·灰度关联分析算法GRA基本原理简介 | 第67页 |
·最优栅格划分策略算法 | 第67-70页 |
·仿真验证与分析 | 第70-74页 |
·仿真场景设置 | 第70页 |
·场景1:由GPS定位偏移量所导致的误差概率 | 第70-71页 |
·场景2:由多RAT重叠覆盖所导致的信息丢失率 | 第71-72页 |
·场景3:最优栅格划分方案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第四章 认知导频信道的高效广播方案设计 | 第77-95页 |
·研究背景 | 第77-78页 |
·传统广播CPC发送方式概述 | 第78-79页 |
·筹异量化编码方案 | 第79-84页 |
·基准栅格选取方法 | 第81-82页 |
·栅格信息的差异量化编码方法 | 第82-84页 |
·同性质栅格群组化方案 | 第84-86页 |
·仿真验证与分析 | 第86-93页 |
·仿真场景设置 | 第86-87页 |
·场景1:差异量化编码(DIC)方案 | 第87-90页 |
·场景2:基于差异量化的同性质栅格群组化(HoMG)方案 | 第90-93页 |
·结论 | 第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5页 |
第三部分 认知无线网络中的自组织网络关键技术研究 | 第95-217页 |
第五章 层叠网络中家庭基站频率自部署方案研究 | 第97-149页 |
·研究背景 | 第97-100页 |
·层叠网络中不同频率部署方式的下行容量分析 | 第100-123页 |
·异频部署方式 | 第102-108页 |
·同频部署方式 | 第108-114页 |
·混频部署方式 | 第114-123页 |
·基于认知功能的层叠网络地理区域划分方法及信息发送方案 | 第123-128页 |
·层叠网络中地理区域最优划分方案设计 | 第123-127页 |
·基于认知功能的层叠网络地理区域频率占用信息发送方案 | 第127-128页 |
·家庭基站频率自部署方案流程 | 第128-129页 |
·仿真验证与分析 | 第129-144页 |
·异频部署方式 | 第131-133页 |
·同频部署方式 | 第133-137页 |
·混频部署方式 | 第137-144页 |
·结论 | 第144-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145-149页 |
第六章 层叠网络中家庭基站覆盖自优化方案研究 | 第149-189页 |
·研究背景 | 第149-152页 |
·不同功率分配方案对家庭基站覆盖优化的影响 | 第152-161页 |
·层叠网络中覆盖优化场景分析 | 第152-154页 |
·FBS采用静态恒定功率分配方案 | 第154-155页 |
·FBS采用动态功率分配方案 | 第155-161页 |
·不同室内位置对家庭基站覆盖优化的影响 | 第161-176页 |
·室内覆盖空洞率δ_(ICH)和室外干扰率δ_(OI)分析 | 第162-175页 |
·家庭基站多种覆盖类型天线选取研究 | 第175-176页 |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家庭基站覆盖自优化策略 | 第176-181页 |
·人工神经网络概述 | 第176-180页 |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FBS覆盖自优化方案设计 | 第180-181页 |
·仿真验证与分析 | 第181-184页 |
·结论 | 第184页 |
参考文献 | 第184-189页 |
第七章 认知协作中继网络容量自优化研究 | 第189-2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89-191页 |
·认知协作中继网络容量建模 | 第191-196页 |
·场景1:单中继节点-单目的节点 | 第191-194页 |
·场景2:单中继节点-多目的节点 | 第194-195页 |
·场景3:多中继节点-多目的节点 | 第195-196页 |
·动态时隙划分比例准则及最优值 | 第196-204页 |
·场景1:单中继节点-单目的节点 | 第197-198页 |
·场景2:单中继节点-多目的节点 | 第198-201页 |
·场景3:多中继节点-多目的节点 | 第201-204页 |
·认知协作中继网络容量联合自优化方案 | 第204-206页 |
·仿真验证与分析 | 第206-209页 |
·结论 | 第209-210页 |
参考文献 | 第210-213页 |
第八章 总结和展望 | 第213-217页 |
·论文总结 | 第213-214页 |
·未来研究展望 | 第214-217页 |
致谢 | 第217-219页 |
附录1:缩略语表 | 第219-223页 |
附录2: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223-2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