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劳动法论文

不利益待遇不当劳动行为域外发展与借鉴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导论第9-16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页
    三、文献综述第10-14页
        (一)研究现状第10-13页
        (二)争议焦点第13-14页
    四、研究方法第14页
    五、论文结构第14-15页
    六、创新及不足第15-16页
第一章 不利益待遇不当劳动行为的概念与类型第16-24页
    第一节 不当劳动行为与不利益待遇第16-17页
        一、美国与日本不同模式的不当劳动行为制度第16-17页
        二、不利益待遇的概念第17页
    第二节 双主体的不利益待遇不当劳动行为类型——美国模式第17-21页
        一、雇主的不利益待遇行为第18-20页
        二、工会的不利益待遇行为第20-21页
    第三节 单主体的不利益待遇不当劳动行为类型——日本、台湾模式第21-22页
        一、黄犬契约第21页
        二、报复性不利益待遇第21-22页
        三、一般不利益待遇第22页
    第四节 小结第22-24页
第二章 不利益待遇不当劳动行为构成要件第24-36页
    第一节 不利益待遇不当劳动行为的主体与行为对象第24-27页
        一、美国模式下的不利益待遇行为主体与行为对象第24-26页
        二、日本模式下的不利益待遇行为主体与行为对象第26-27页
    第二节 不利益待遇不当劳动行为客体与“不利”结果第27-30页
        一、不利益待遇行为客体第27-28页
        二、对劳动者的不利结果第28-29页
        三、对工会活动的不利结果第29-30页
        四、对雇主的不利结果第30页
    第三节 不利益待遇的行为意思以及行为原因竞合第30-36页
        一、行为意思第30-33页
        二、行为原因竞合第33-36页
第三章 不利益待遇不当劳动行为的行政救济与司法救济第36-51页
    第一节 以行政救济为主的美国模式第36-41页
        一、行政救济第36-39页
        二、司法救济第39-40页
        三、救济方式第40-41页
    第二节 行政救济与司法救济并行的日本模式第41-44页
        一、行政救济第41-42页
        二、司法救济第42-43页
        三、救济方式第43-44页
    第三节 区分“涉及私权”与“非涉及私权”的台湾模式第44-49页
        一、行政救济第44-46页
        二、司法救济第46-49页
        三、救济方式第49页
    第四节 小结第49-51页
第四章 不利益待遇不当劳动行为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第51-65页
    第一节 我国现行立法现状第51-60页
        一、不利益待遇不当劳动行为类型第51-56页
        二、不利益待遇不当劳动行为救济程序第56-58页
        三、不利益待遇不当劳动行为救济方式第58-60页
    第二节 目前我国立法与司法实践中的问题第60-62页
        一、现有法律法规中的问题第60页
        二、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第60-62页
    第三节 我国的借鉴与构建第62-65页
        一、不利益待遇不当劳动行为类型第62-63页
        二、建立双主体的不利益待遇不当劳动行为制度第63-64页
        三、不利益待遇不当劳动行为救济程序与救济方式第64-65页
结语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70-71页
后记第71-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语言结构的顺应看儿童文学的翻译--以The Kohpan Crossing第二十五章的汉译为例
下一篇:我国集体协商法律规范性研究--基于全国99个法律文本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