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8-32页 |
1.1 臭氧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1.2 溴酸盐概述 | 第19-23页 |
1.2.1 溴酸盐生成机理 | 第19-20页 |
1.2.2 溴酸盐来源与污染现状 | 第20-21页 |
1.2.3 溴酸盐的毒性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1.3 水质安全的评价指标 | 第23-25页 |
1.3.1 物理化学指标 | 第23-24页 |
1.3.2 生物毒性指标 | 第24-25页 |
1.4 生物毒性测试方法 | 第25-29页 |
1.4.1 生物毒性测试方法的分类 | 第25-26页 |
1.4.2 常规生物毒性测试方法 | 第26-29页 |
1.5 主要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9-32页 |
1.5.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9-30页 |
1.5.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30-32页 |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32-49页 |
2.1 试验试剂与仪器 | 第32-33页 |
2.1.1 试验试剂 | 第32-33页 |
2.1.2 试验仪器 | 第33页 |
2.2 本文的检测生物及检测指标 | 第33-34页 |
2.3 试验生物与培养 | 第34-36页 |
2.3.1 发光菌与培养 | 第34页 |
2.3.2 藻种与培养 | 第34-35页 |
2.3.3 水蚤与培养 | 第35-36页 |
2.3.4 斑马鱼与培养 | 第36页 |
2.3.5 试验鼠与培养 | 第36页 |
2.4 水生生物的溴酸盐静水式暴露试验 | 第36-40页 |
2.4.1 发光菌发光抑制试验 | 第36-37页 |
2.4.2 藻类生长抑制试验 | 第37-39页 |
2.4.3 水蚤急性毒性试验 | 第39-40页 |
2.4.4 斑马鱼急性毒性试验 | 第40页 |
2.5 试验鼠的溴酸盐暴露试验 | 第40-42页 |
2.5.1 试验鼠的急性毒性试验 | 第40-41页 |
2.5.2 试验鼠的蓄积毒性试验 | 第41页 |
2.5.3 试验鼠的遗传毒性试验 | 第41-42页 |
2.5.4 试验鼠的亚急性毒性试验 | 第42页 |
2.6 藻细胞生物指标的测定 | 第42-46页 |
2.6.1 藻细胞光合色素含量的测定 | 第42-43页 |
2.6.2 藻细胞抗氧化指标的测定 | 第43-44页 |
2.6.3 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的生物指标 | 第44-45页 |
2.6.4 藻细胞微观形态观察 | 第45-46页 |
2.7 大型蚤生物指标的测定 | 第46页 |
2.7.1 大型蚤抗氧化指标的测定 | 第46页 |
2.7.2 大型蚤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测定 | 第46页 |
2.7.3 大型蚤ATP酶活性的测定 | 第46页 |
2.8 大型蚤联合毒性试验 | 第46-48页 |
2.9 含溴水臭氧氧化后综合毒性的测定 | 第48页 |
2.10 统计分析 | 第48-49页 |
第3章 溴酸盐对典型毒性检测生物的毒性效应 | 第49-83页 |
3.1 引言 | 第49页 |
3.2 溴酸盐对发光菌的急性毒性效应 | 第49-51页 |
3.3 溴酸盐对藻细胞的急性毒性效应 | 第51-66页 |
3.3.1 溴酸盐对藻细胞生长的影响 | 第51-58页 |
3.3.2 溴酸盐对不同初始藻密度藻细胞生长的影响 | 第58-64页 |
3.3.3 溴酸盐对藻液和藻细胞形态的影响 | 第64-66页 |
3.4 溴酸盐对水蚤的急性毒性效应 | 第66-69页 |
3.5 溴酸盐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效应 | 第69-71页 |
3.6 溴酸盐对试验鼠的毒性效应 | 第71-81页 |
3.6.1 溴酸盐对试验鼠的急性毒性 | 第71-72页 |
3.6.2 溴酸盐对试验鼠的蓄积毒性 | 第72页 |
3.6.3 溴酸盐对试验鼠的遗传毒性 | 第72-74页 |
3.6.4 溴酸盐对试验鼠的亚急性毒性 | 第74-81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4章 溴酸盐对藻细胞和大型蚤的致毒机理 | 第83-135页 |
4.1 引言 | 第83页 |
4.2 溴酸盐对斜生栅藻的生物毒性分析 | 第83-100页 |
4.2.1 对斜生栅藻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83-87页 |
4.2.2 针对斜生栅藻抗氧化系统的分析 | 第87-96页 |
4.2.3 基于斜生栅藻细胞膜完整性的分析 | 第96-97页 |
4.2.4 对斜生栅藻酯酶活性的作用规律 | 第97-98页 |
4.2.5 对斜生栅藻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 第98-99页 |
4.2.6 对斜生栅藻藻细胞微观形态的影响 | 第99-100页 |
4.3 溴酸盐对普通小球藻的生物毒性分析 | 第100-112页 |
4.3.1 对普通小球藻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100-103页 |
4.3.2 针对普通小球藻抗氧化系统的分析 | 第103-109页 |
4.3.3 基于普通小球藻细胞膜完整性的分析 | 第109-110页 |
4.3.4 对普通小球藻酯酶活性的作用规律 | 第110-111页 |
4.3.5 对普通小球藻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 第111页 |
4.3.6 对普通小球藻微观形态的影响 | 第111-112页 |
4.4 溴酸盐对微囊藻的生物毒性分析 | 第112-123页 |
4.4.1 对微囊藻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112-114页 |
4.4.2 针对微囊藻抗氧化系统的分析 | 第114-120页 |
4.4.3 基于微囊藻细胞膜完整性的分析 | 第120-121页 |
4.4.4 对微囊藻酯酶活性的作用规律 | 第121-122页 |
4.4.5 对微囊藻微观形态的影响 | 第122-123页 |
4.5 溴酸盐对3种藻细胞的致毒机理分析 | 第123-124页 |
4.6 溴酸盐对大型蚤的生物毒性分析 | 第124-132页 |
4.6.1 针对大型蚤抗氧化系统的分析 | 第124-129页 |
4.6.2 对大型蚤ACh E活性的作用规律 | 第129-131页 |
4.6.3 基于大型蚤ATP酶活性的分析 | 第131-132页 |
4.7 溴酸盐对大型蚤的致毒机理分析 | 第132-133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133-135页 |
第5章 臭氧氧化含溴水的水质综合毒性效应 | 第135-155页 |
5.1 引言 | 第135页 |
5.2 臭氧氧化含溴水副产物间的联合毒性 | 第135-140页 |
5.2.1 二溴乙酸对大型蚤的急性毒性效应 | 第136页 |
5.2.2 溴酸盐与二溴乙酸对大型蚤的联合毒性 | 第136-140页 |
5.3 有机物对水质综合毒性效应的影响 | 第140-154页 |
5.3.1 淀粉对水质综合毒性效应的影响 | 第141-144页 |
5.3.2 牛血清白蛋白对水质综合毒性效应的影响 | 第144-148页 |
5.3.3 腐殖酸对水质综合毒性效应的影响 | 第148-15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54-155页 |
结论 | 第155-157页 |
参考文献 | 第157-17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70-172页 |
致谢 | 第172-173页 |
个人简历 | 第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