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硅酸盐工业论文--陶瓷工业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新型三氧化钨基陶瓷的热电性能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1章 绪论第14-35页
    1.1 热电学历史和基本理论第14-22页
        1.1.1 热电学研究历史简介第14-16页
        1.1.2 热电效应第16-19页
        1.1.3 热电性能参数第19-22页
    1.2 热电材料研究现状第22-29页
        1.2.1 传统热电材料第22-24页
        1.2.2 新型热电材料第24-26页
        1.2.3 氧化物热电材料第26-29页
    1.3 WO_3的基本性质及其研究现状第29-32页
        1.3.1 WO_3晶体结构及相变第29-30页
        1.3.2 WO_3陶瓷研究现状第30-32页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背景第32-33页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33-35页
第2章 实验过程与方法第35-44页
    2.1 实验过程第35-37页
        2.1.1 陶瓷样品的制备过程第35-37页
    2.2 显微结构表征第37-39页
        2.2.1 X射线衍射(XRD)分析第37-38页
        2.2.2 扫描电镜(SEM)分析第38页
        2.2.3 密度第38-39页
        2.2.4 收缩率测量第39页
    2.3 热电性能测试第39-42页
        2.3.1 Seebeck系数测量第39-40页
        2.3.2 电导率测量第40-42页
        2.3.3 热导率测量第42页
    2.4 实验原材料和主要仪器设备第42-44页
第3章 纯WO_3陶瓷的热电性能研究第44-60页
    3.1 不同温度烧结的WO_3陶瓷的热电性能研究第44-49页
        3.1.1 样品的制备与测试第44页
        3.1.2 微观结构分析第44-46页
        3.1.3 热电性能第46-49页
    3.2 不同气氛烧结的WO_3陶瓷的热电性能研究第49-57页
        3.2.1 样品的制备与测试第51页
        3.2.2 微观结构分析第51-54页
        3.2.3 热电性能第54-57页
    3.3 WO_3的ZT值第57-58页
    3.4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4章 铁系金属氧化物掺杂对WO_3陶瓷的热电性能影响第60-78页
    4.1 Fe_2O_3掺杂WO_3陶瓷的热电性能研究第60-65页
        4.1.1 样品的制备与测试第60-61页
        4.1.2 微观结构分析第61-63页
        4.1.3 热电性能第63-65页
    4.2 Co_2O_3掺杂WO_3陶瓷的热电性能研究第65-70页
        4.2.1 样品的制备与测试第65-66页
        4.2.2 微观结构分析第66-68页
        4.2.3 热电性能第68-70页
    4.3 NiO掺杂WO_3陶瓷的热电性能研究第70-77页
        4.3.1 样品的制备与测试第70-71页
        4.3.2 微观结构分析第71-73页
        4.3.3 热电性能第73-77页
    4.4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5章 其他金属氧化物掺杂WO_3陶瓷的热电性能探索第78-99页
    5.1 La_2O_3掺杂WO_3陶瓷的热电性能研究第78-86页
        5.1.1 机械球磨和手工研磨的比较第78-81页
        5.1.2 样品的制备与测试第81页
        5.1.3 微观结构分析第81-84页
        5.1.4 热电性能第84-86页
    5.2 SnO_2掺杂WO_3陶瓷的热电性能研究第86-91页
        5.2.1 样品的制备与测试第86-87页
        5.2.2 微观结构分析第87-89页
        5.2.3 热电性能第89-91页
    5.3 CuO掺杂WO_3陶瓷的热电性能研究第91-98页
        5.3.1 样品的制备与测试第91-92页
        5.3.2 微观结构分析第92-94页
        5.3.3 热电性能第94-98页
    5.4 本章小结第98-99页
总结与展望第99-101页
致谢第101-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1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14-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反演控制的近空间飞行器姿控系统容错技术研究
下一篇:双级矩阵变换器的闭环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