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试剂与纯化学品的生产论文--吸附剂论文

Ag/Fe3O4@SiO2磁性纳米吸附剂的制备及其汽油深度脱硫性能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31页
    1.1 课题背景第11-12页
    1.2 磁性纳米Fe_3O_4的制备方法第12-18页
        1.2.1 共沉淀法第12-13页
        1.2.2 微乳液法第13-14页
        1.2.3 氧化还原法第14-15页
        1.2.4 高温热分解法第15-16页
        1.2.5 溶胶凝胶法第16-17页
        1.2.6 水热法第17页
        1.2.7 溶剂热法第17-18页
    1.3 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第18-24页
        1.3.1 有机物修饰的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第19-21页
        1.3.2 无机物修饰的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第21-24页
    1.4 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第24-26页
        1.4.1 催化领域第24页
        1.4.2 生物医药领域第24-25页
        1.4.3 环保领域第25-26页
    1.5 论文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第26-31页
        1.5.1 选题依据第26-27页
        1.5.2 研究内容及实验方案第27-31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31-37页
    2.1 实验试剂第31页
    2.2 实验仪器第31-32页
    2.3 样品制备第32-33页
        2.3.1 磁性纳米Fe_3O_4的制备第32页
        2.3.2 磁性Fe_3O_4@ Si O_2核壳复合微球的制备第32-33页
        2.3.3 磁性Ag/Fe_3O_4@ Si O_2吸附剂的制备第33页
    2.4 样品表征第33-35页
        2.4.1 XRD表征第33页
        2.4.2 氮吸附表征第33页
        2.4.3 VSM表征第33-34页
        2.4.4 SEM/EDS表征第34页
        2.4.5 TEM表征第34页
        2.4.6 TG-DTG表征第34页
        2.4.7 全硫分析第34页
        2.4.8 FT-IR表征第34页
        2.4.9 ICP表征第34-35页
        2.4.10 XPS表征第35页
    2.5 Ag/ Fe_3O_4@ SiO_2吸附剂的脱硫活性评价第35页
    2.6 Ag/ Fe_3O_4@ SiO_2吸附剂的再生第35-37页
第三章 制备条件对纳米Fe_3O_4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第37-59页
    3.1 反应原理第37页
    3.2 反应物浓度的影响第37-42页
    3.3 柠檬酸钠的影响第42-44页
    3.4 醋酸钠的影响第44-46页
    3.5 铁源浓度影响第46-48页
    3.6 时间影响第48-50页
    3.7 温度影响第50-53页
    3.8 球型纳米Fe_3O_4的结构和性能第53-56页
    3.9 小结第56-59页
第四章 制备条件对Fe_3O_4@ mSiO_2@ nSiO_2核壳微球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第59-83页
    4.1 Fe_3O_4@ mSiO_2的制备第59-62页
    4.2 CTAB用量对Fe_3O_4@ mSiO_2@ nSiO_2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第62-65页
    4.3 TEOS用量对Fe_3O_4@ mSiO_2@ nSiO_2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第65-68页
    4.4 氨水用量对Fe_3O_4@ mSiO_2@ nSiO_2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第68-71页
    4.5 时间对Fe_3O_4@ mSiO_2@ nSiO_2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第71-74页
    4.6 温度对Fe_3O_4@ mSiO_2@ nSiO_2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第74-77页
    4.7 转速对Fe_3O_4@ mSiO_2@ nSiO_2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第77-78页
    4.8 Fe_3O_4@ mSiO_2@ nSiO_2成分和内部结构分析第78-81页
    4.9 核壳复合微球磁性能分析第81-82页
    4.10小结第82-83页
第五章 Ag/Fe_3O_4@ SiO_2吸附剂的脱硫性能第83-91页
    5.1 不同吸附剂的脱硫性能第83-86页
    5.2 载体浸渍前后的变化第86-87页
    5.3 吸附剂的再生性能第87-89页
    5.4 小结第89-91页
第六章 总结与建议第91-93页
    6.1 论文总结第91-92页
    6.2 今后工作建议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101页
致谢第101-10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陕北侏罗纪煤中微量元素赋存形态及迁移规律研究
下一篇:禾草内生真菌显微结构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