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概述 | 第10-22页 |
第一节 未成年人犯罪及犯罪记录概述 | 第10-14页 |
一、未成年人犯罪概况 | 第10-11页 |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 第11-12页 |
三、犯罪记录的界定 | 第12-14页 |
第二节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理论解析 | 第14-17页 |
一、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法理基础 | 第14-16页 |
二、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文化根基 | 第16-17页 |
第三节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学说之争及选择 | 第17-19页 |
一、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之肯定说 | 第17-18页 |
二、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之否定说 | 第18-19页 |
三、评析及选择 | 第19页 |
第四节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实施要件及程序 | 第19-22页 |
一、主体条件 | 第20页 |
二、封存对象 | 第20页 |
三、封存程序 | 第20页 |
四、法定例外情形及保密义务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域外比较 | 第22-28页 |
第一节 国外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消灭的方式 | 第22-23页 |
一、因法律规定而消灭 | 第22-23页 |
二、因法院裁定而消灭 | 第23页 |
三、因注销而消灭 | 第23页 |
第二节 国外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消灭的条件、程序和法律后果 | 第23-25页 |
一、前科消灭的条件 | 第23-24页 |
二、前科消灭的有关程序 | 第24-25页 |
三、前科消灭的法律后果 | 第25页 |
第三节 国外立法实践与我国封存制度的比较 | 第25-28页 |
第三章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现状及问题 | 第28-36页 |
第一节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现状 | 第28-30页 |
一、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之实践 | 第28-29页 |
二、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之立法 | 第29-30页 |
第二节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立法不足 | 第30-33页 |
一、封存主体界定不明 | 第30-31页 |
二、封存适用对象规定不够详尽 | 第31-32页 |
三、涉及未成年被害人、同案成年人的问题没有明确规定 | 第32页 |
四、与其他部门法的特别规定相冲突 | 第32-33页 |
第三节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33-36页 |
一、封存启动程序及考察期有待补充 | 第34页 |
二、对媒体介入缺乏必要的限制和法律约束 | 第34-35页 |
三、封存操作流程不够完善 | 第35-36页 |
第四章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再完善 | 第36-44页 |
第一节 明确封存主体及对象 | 第36-38页 |
一、明确封存和查阅主体 | 第36-37页 |
二、细化封存适用对象 | 第37页 |
三、妥善封存涉及未成年被害人的案件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各部门法相关规定之冲突及解决 | 第38页 |
第三节 合理设置封存程序启动方式及考察期 | 第38-39页 |
一、依申请和依职权相结合启动封存程序 | 第38-39页 |
二、依据不同刑期增设考察期限 | 第39页 |
第四节 限制和规范媒体对未成年案件的介入 | 第39-41页 |
一、规范新闻媒体报道并明确相应责任 | 第39-40页 |
二、提高社会对未成年案件的认知水平 | 第40-41页 |
第五节 明确封存程序具体操作流程 | 第41-44页 |
一、出台相关细则以保障封存程序有法可依 | 第41-42页 |
二、明确各单位操作流程以合力完善封存程序 | 第42页 |
三、组建全国统一的犯罪记录查询系统以规范查询程序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5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