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导论 | 第9-18页 |
| 一、选题缘由与概念界定 | 第9-12页 |
| (一) 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 (二) 概念界定 | 第10-12页 |
| 二、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 (一) 关于班规的研究 | 第12-15页 |
| (二)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 第15页 |
| 三、研究设计 | 第15-18页 |
| (一)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二)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 (三)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 第一章 中学生参与班规制定的理论分析 | 第18-26页 |
| 一、中学生参与班规制定的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 (一) 主体教育理论 | 第18-20页 |
| (二) 公民教育理论 | 第20-23页 |
| 二、中学生参与班规制定的价值定位 | 第23-26页 |
| (一) 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 第23-24页 |
| (二) 有利于班级管理的平等化、民主化 | 第24页 |
| (三) 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中学生参与班规制定的现状及问题 | 第26-33页 |
| 一、中学生参与班规制定的现状 | 第26-33页 |
| (一) 问卷设计 | 第26页 |
| (二) 调查对象 | 第26-28页 |
| (三) 调查结论 | 第28-33页 |
| 第三章 中学生参与班规制定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3-39页 |
| 一、对中学校教育成效评价存在偏差 | 第33-34页 |
| (一) 教育成效评价存在偏差的表现及原因 | 第33-34页 |
| (二) 教育成效评价偏差对中学生参与班规制定产生的障碍 | 第34页 |
| 二、部分中学教师教育思想的固化 | 第34-36页 |
| (一) 教师教育思想固化的表现及原因 | 第34-35页 |
| (二) 教师教育思想固化对中学生参与班规的制定产生的障碍 | 第35-36页 |
| 三、师生间民主型协商的互动不足 | 第36-37页 |
| (一) 师生间民主性协商互动不足的表现 | 第36-37页 |
| (二) 师生间民主性互动不足对中学生参与班规制定产生的障碍 | 第37页 |
| 四、学生对班规认识不足 | 第37-39页 |
| (一) 学生对班规认识不足的表现 | 第37-38页 |
| (二) 对班规认识不足对中学生参与班规制定产生的障碍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优化中学生参与班规制定的建议 | 第39-45页 |
| 一、转变教师、科学引导学生 | 第39-42页 |
| (一) 理念确立:走向生本 | 第39-40页 |
| (二) 价值定位:平等的爱 | 第40-41页 |
| (三) 方式转变:民主管理 | 第41-42页 |
| 二、教育学生、科学认识班规 | 第42-45页 |
| (一) 教育学生科学认识班规作用 | 第42-43页 |
| (二) 教育学生认识班规内容 | 第43页 |
| (三) 掌握引导学生制定班规的原则 | 第43-45页 |
| 结语 | 第45-47页 |
| 一、研究结论 | 第45页 |
| 二、存在问题 | 第45-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 附录 | 第50-53页 |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