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基于抗胃溃疡作用的黄芪谱效关系和相关成分的体内代谢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中英文对照及英文缩写词表第7-14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4-31页
    第一章 中药质量控制、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的研究进展第14-22页
        1 中药的质量控制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第14-19页
            1.1 模仿化学合成药物的质量控制模式-中药质量控制的初级阶段第14页
            1.2 建立中药指纹图谱的质量控制模式-中药质量控制的第二阶段第14-16页
            1.3 研究中药谱效关系的质量控制模式-中药质量控制的最新阶段第16-19页
                1.3.1 谱效关系研究的三个要素第18页
                1.3.2 目前谱效关系研究存在一些问题第18-19页
        2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第19-21页
            2.1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意义第20页
            2.2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分类第20-21页
            2.3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难点第21页
        3 中药组织分布研究进展第21-22页
    第二章 黄芪及其制剂贞芪扶正胶囊的研究进展第22-29页
        1 黄芪的产地和资源分布调查第22页
        2 黄芪药材的主要研究概况第22-25页
            2.1 化学成分研究概况第22页
            2.2 药理作用研究概况第22-23页
            2.3 临床作用研究概况第23页
            2.4 主要有效成分的研究概况第23-25页
                2.4.1 黄芪中以黄芪甲苷为代表的皂苷类的研究概况第23-24页
                2.4.2 黄芪中黄酮类成分的研究概况第24-25页
        3 黄芪质量控制的发展阶段第25-27页
            3.1 用单指标成分或多指标成分控制黄芪及其制剂的质量第25页
            3.2 研究建立黄芪指纹图谱控制黄芪及其制剂的质量第25-26页
                3.2.1 HPLC-UV指纹图谱第25-26页
                3.2.2 HPLC-ELSD指纹图谱第26页
                3.2.3 其它方法的指纹图谱和不同提取部位的指纹图谱第26页
            3.3 研究建立黄芪的谱效关系控制黄芪及其制剂的质量第26-27页
        4 黄芪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研究进展第27页
        5 贞芪扶正胶囊的研究进展第27-29页
            5.1 贞芪扶正胶囊质量标准的研究第27-28页
            5.2 贞芪扶正胶囊临床疗效观察研究第28-29页
    第三章 立题依据第29-31页
第二部分 黄芪抗胃溃疡作用的谱效关系研究第31-73页
    第一章 黄芪药材总提取部位的抗胃溃疡药效学实验第31-34页
        1 材料第31页
            1.1 药材与试剂第31页
            1.2 动物第31页
        2 实验方法与结果第31-34页
            2.1 黄芪提取物制备第31-32页
            2.2 对无水乙醇所致小鼠胃溃疡的影响第32-33页
            2.3 不同产地黄芪药材总提取物的抗胃溃疡作用比较第33页
            2.4 抗胃溃疡实验结果第33-34页
    第二章 黄芪药材总提取部位的指纹图谱研究第34-39页
        1 实验材料第34页
            1.1 仪器与试药第34页
            1.2 试验材料第34页
        2 SPE纯化后黄芪总提取部位的指纹图谱研究第34-36页
            2.1 黄芪药材总提取部位的纯化方法第34-35页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35页
            2.3 色谱条件第35页
            2.4 相似度的精密度和重现性第35页
            2.5 黄芪总提取部位HPLC-DAD和HPLC-ELSD指纹图谱第35-36页
        3 结果与讨论第36-39页
    第三章 黄芪药材总提取部位的指纹图谱共有峰的结构鉴定第39-5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9页
            1.1 仪器、试剂第39页
            1.2 对照品第39页
            1.3 样品的制备第39页
        2 质谱条件第39-40页
        3 用LC-ESI-MS鉴别黄芪总提取部位指纹图谱中22个共有峰的结构第40-57页
            3.1 用LC-ESI-MS鉴别黄酮类化合物第40-42页
            3.2 用LC-ESI-MS鉴别皂苷类化合物第42-43页
            3.3 结论第43-57页
    第四章 黄芪药材总提取部位的含量测定第57-65页
        1 仪器与试药第57页
        2 色谱条件第57-58页
        3 实验方法与结果第58-64页
            3.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第58页
            3.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58页
            3.3 方法学考察第58-64页
                3.3.1 线性关系第58-59页
                3.3.2 稳定性考察第59页
                3.3.3 精密度试验第59页
                3.3.4 重复性试验第59-60页
                3.3.5 准确度试验第60页
                3.3.6 样品测定第60-64页
        4 结论第64-65页
    第五章 黄芪抗胃溃疡作用的谱效相关性研究第65-68页
        1 各共有峰的含量与抗胃溃疡药效相关性研究第65页
        2 讨论第65-68页
    第六章 黄芪药材总提取部位的促进GES-1细胞增长实验第68-7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8-69页
            1.1 实验材料第68页
            1.2 实验方法和步骤第68-69页
        2 实验结果第69-71页
    第七章 黄芪抗胃溃疡作用的谱效关系研究总结第71-73页
第三部分 黄芪药效活性物质的体内代谢研究第73-116页
    第一章 黄芪中6种药效物质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第73-84页
        1 仪器与试药第74页
        2 实验方法第74-75页
            2.1 色谱条件与质谱条件第74-75页
            2.2 实验动物第75页
            2.3 血浆样品的制备与预处理第75页
        3 结果与讨论第75-82页
            3.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75页
            3.2 QC样品制备第75-76页
            3.3 方法学考察第76-82页
                3.3.1 SPE方法建立第76页
                3.3.2 线性关系第76页
                3.3.3 稳定性考察第76页
                3.3.4 精密度试验第76页
                3.3.5 提取回收率第76-78页
                3.3.6 选择性实验第78-80页
                3.3.7 6种药效物质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第80-82页
        4 结论第82-84页
    第二章 贞芪扶正胶囊中7种药效物质的组织分布研究第84-116页
        第一节 贞芪扶正胶囊中11个成分的含量测定第84-92页
            1 仪器与试药第84页
            2 色谱条件第84-85页
            3 实验方法与结果第85-91页
                3.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第85页
                3.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85页
                3.3 方法学考察第85-91页
                    3.3.1 线性关系第85页
                    3.3.2 稳定性考察第85-86页
                    3.3.3 精密度实验第86页
                    3.3.4 重复性实验第86页
                    3.3.5 准确度试验第86页
                    3.3.6 样品测定第86页
                    3.3.7 数理统计分析第86-91页
            4 结论第91-92页
        第二节 贞芪扶正胶囊中7种药效物质的组织分布研究第92-116页
            1 仪器与试药第92-93页
            2 实验方法第93-94页
                2.1 色谱条件与质谱条件第93页
                2.2 实验动物第93页
                2.3 血浆样品的制备与预处理第93-94页
                2.4 组织样品的制备与预处理第94页
                2.5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94页
                2.6 QC样品制备第94页
            3 结果与讨论第94-114页
                3.1 色谱条件与质谱条件选择第94-95页
                    3.1.1 色谱条件选择第94页
                    3.1.2 质谱条件选择第94-95页
                3.2 方法学考察第95-114页
                    3.2.1 线性关系第95页
                    3.2.2 精密度试验第95页
                    3.2.3 方法回收率与基质效应第95页
                    3.2.4 7种药效物质的定性分析第95-96页
                    3.2.5 选择性实验第96页
                    3.2.6 7种药效物质的组织分布研究比较第96-98页
                    3.2.7 黄芪皂苷Ⅲ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第98-114页
            4 结论第114-116页
第四部分 结论与展望第116-118页
    1 主要结论第116-117页
    2 研究展望第117-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27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27-128页
致谢第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洛因成瘾的检测方法及其神经病理学特征研究
下一篇:淀粉样变病相关蛋白的错误折叠和聚集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