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理论物理学论文--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论文

网络上的多策略演化动力学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3页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4页
    1.2 演化博弈论的研究现状第14-19页
        1.2.1 离散策略空间上的博弈研究第14-18页
        1.2.2 连续策略空间上的演化博弈研究第18-19页
    1.3 进化驱动力与势函数第19-21页
        1.3.1 进化驱动力第19-20页
        1.3.2 势函数第20-21页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结构第21-23页
第二章 相关预备知识第23-37页
    2.1 演化博弈论概述第23-25页
    2.2 演化博弈中的经典模型第25-27页
    2.3 离散策略空间上的演化博弈动态第27-34页
        2.3.1 均匀总体内的博弈动态第27-29页
        2.3.2 结构化总体内的博弈动态第29-32页
        2.3.3 多策略博弈第32-34页
    2.4 连续策略空间上的演化博弈动态第34-36页
        2.4.1 数学描述方法第34-35页
        2.4.2 混合策略博弈第35-36页
    2.5 纯策略博弈的另一种表述第36-37页
第三章 势函数在演化博弈论中的应用第37-46页
    3.1 引言第37页
    3.2 描述随机动力学的方程第37-38页
    3.3 Wright—Fisher模型的势函数第38-41页
        3.3.1 Wright—Fisher过程第38-40页
        3.3.2 势函数第40-41页
    3.4 Wright—Fisher模型在不同驱动力下的势函数第41-45页
        3.4.1 随机漂变第41-42页
        3.4.2 随机漂变和选择驱动力第42-45页
    3.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持续合作在结构化总体内的进化动态第46-64页
    4.1 引言第46-47页
    4.2 网格上的持续合作策略模型第47-49页
    4.3 一维网格上持续合作策略的进化动态第49-56页
        4.3.1 模拟结果第49-51页
        4.3.2 固定概率第51-56页
    4.4 持续合作策略在方格网上的演化动态第56-62页
    4.5 讨论第62-63页
    4.6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五章 传统产业集群内的低碳合作演化第64-83页
    5.1 引言第64-66页
    5.2 均匀集群内的低碳合作演化第66-69页
        5.2.1 连续型持续合作机制模型第66-67页
        5.2.2 复制动力学第67-69页
    5.3 结构化集群内的低碳合作演化第69-72页
        5.3.1 单小组连续型持续合作机制第69-70页
        5.3.2 模拟结果第70-72页
    5.4 网络上的多小组持续合作机制第72-80页
        5.4.1 多小组均匀投资第74-75页
        5.4.2 多小组非均匀投资第75-76页
        5.4.3 带偏好的多小组非均匀投资第76-77页
        5.4.4 各种投资方式的数值模拟第77-80页
    5.5 讨论和小结第80-82页
    5.6 建议第82-83页
第六章 混合策略在正则网络上的进化稳定第83-102页
    6.1 引言第83-86页
    6.2 模型和结果第86-95页
        6.2.1 模型第86-87页
        6.2.2 收益函数第87-90页
        6.2.3 连续稳定策略第90-92页
        6.2.4 稳定分布的邻域吸引性第92-93页
        6.2.5 强不可入侵第93-95页
    6.3 两个特例第95-99页
        6.3.1 囚徒困境第95-97页
        6.3.2 雪堆博弈第97-99页
    6.4 讨论第99-101页
    6.5 小结第101-102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02-105页
    7.1 全文总结第102-103页
    7.2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103页
    7.3 未来研究工作的展望第103-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16页
致谢第116-118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8-119页
附录A第119-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向日葵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及4个油葵的品比试验
下一篇:引进大麦种质资源的评价与育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