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菌渣对废水中Pb(Ⅱ)和Cd(Ⅱ)吸附性能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英文摘要第7-8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30页
    1.1 铅元素的应用及危害第12-14页
        1.1.1 铅的性质第12页
        1.1.2 铅的应用第12-13页
        1.1.3 铅的危害第13-14页
    1.2 镉元素的应用及危害第14-16页
        1.2.1 镉的性质第14页
        1.2.2 镉的应用第14-15页
        1.2.3 镉的危害第15-16页
    1.3 含铅/镉废水的传统处理方法第16-21页
        1.3.1 化学沉淀法第16-17页
        1.3.2 离子交换法第17-18页
        1.3.3 电解法第18-19页
        1.3.4 液膜法第19-20页
        1.3.5 吸附法第20-21页
    1.4 生物吸附法处理含铅/镉重金属废水的应用第21-24页
        1.4.1 生物吸附含铅/镉重金属废水原理第21-22页
        1.4.2 生物吸附剂的种类第22-23页
        1.4.3 生物吸附的影响因素第23-24页
        1.4.4 生物吸附含铅/镉重金属的优点第24页
        1.4.5 生物吸附法处理含重金属废水前景展望第24页
    1.5 抗生素菌渣相关研究第24-28页
        1.5.1 抗生素菌渣来源第24-25页
        1.5.2 抗生素菌渣的特点第25页
        1.5.3 抗生素菌渣的危害第25-26页
        1.5.4 抗生素菌渣的处理技术现状第26-27页
        1.5.5 抗生素菌渣作为生物吸附剂的应用展望第27-28页
    1.6 论文的意义及研究内容第28页
        1.6.1 论文的意义第28页
        1.6.2 论文的研究内容第28页
    1.7 论文的创新点第28-30页
第二章 实验方法第30-38页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第30-31页
    2.2 主要试剂的配制第31-32页
    2.3 实验方法第32页
    2.4 测定方法第32-33页
        2.4.1 铅标准曲线的测定第32-33页
        2.4.2 镉标准曲线的测定第33页
    2.5 吸附性能分析方法第33-38页
        2.5.1 pH值的测定第33页
        2.5.2 吸附率和吸附量的计算第33-34页
        2.5.3 吸附热力学研究的主要模式第34-36页
        2.5.4 吸附动力学研究的主要模式第36-38页
第三章 原菌渣对Pb(Ⅱ)和Cd(Ⅱ)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第38-56页
    3.1 原菌渣对铅离子吸附条件实验第38-46页
        3.1.1 初始pH值对原菌渣吸附Pb(Ⅱ)的影响第38-39页
        3.1.2 吸附剂用量对原菌渣吸附Pb(Ⅱ)的影响第39页
        3.1.3 吸附时间对原菌渣吸附Pb(Ⅱ)的影响第39-40页
        3.1.4 初始浓度对原菌渣吸附Pb(Ⅱ)的影响第40-41页
        3.1.5 温度对原菌渣吸附Pb(Ⅱ)的影响第41-42页
        3.1.6 吸附等温线研究第42-44页
        3.1.7 原菌渣吸附Pb(II)的热力学参数第44-45页
        3.1.8 原菌渣对重金属Pb(II)吸附平衡及动力学研究实验第45-46页
    3.2 原菌渣对镉离子吸附条件实验第46-55页
        3.2.1 初始pH值对原菌渣吸附Cd(Ⅱ)的影响第46-48页
        3.2.2 吸附剂用量对原菌渣吸附Cd(Ⅱ)的影响第48页
        3.2.3 吸附时间对原菌渣吸附Cd(Ⅱ)的影响第48-49页
        3.2.4 初始浓度对原菌渣吸附Cd(Ⅱ)的影响第49-50页
        3.2.5 温度对原菌渣吸附Cd(Ⅱ)的影响第50-51页
        3.2.6 吸附等温线研究第51-52页
        3.2.7 原菌渣吸附Cd(II)的热力学参数第52-53页
        3.2.8 原菌渣对重金属Cd(II)吸附平衡及动力学研究实验第53-55页
    3.3 小结第55-56页
第四章 柠檬酸改性菌渣对Pb(Ⅱ)和Cd(Ⅱ)的吸附性能研究第56-74页
    4.1 柠檬酸改性菌渣对铅离子吸附条件实验第56-64页
        4.1.1 初始pH值对柠檬酸改性菌渣吸附Pb(Ⅱ)的影响第56-57页
        4.1.2 吸附剂用量对柠檬酸改性菌渣吸附Pb(Ⅱ)的影响第57-58页
        4.1.3 吸附时间对柠檬酸改性菌渣吸附Pb(Ⅱ)的影响第58页
        4.1.4 初始浓度对柠檬酸改性菌渣吸附Pb(Ⅱ)的影响第58-59页
        4.1.5 温度对柠檬酸改性菌渣吸附Pb(Ⅱ)的影响第59-60页
        4.1.6 吸附等温线研究第60-62页
        4.1.7 柠檬酸改性菌渣吸附Pb(II)的热力学参数第62-63页
        4.1.8 柠檬酸改性菌渣对重金属Pb(II)吸附平衡及动力学研究实验第63-64页
    4.2 柠檬酸改性菌渣对镉离子吸附条件实验第64-72页
        4.2.1 初始pH值对柠檬酸改性菌渣吸附Cd(Ⅱ)的影响第64-65页
        4.2.2 吸附剂用量对柠檬酸改性菌渣吸附Cd(Ⅱ)的影响第65-66页
        4.2.3 吸附时间对柠檬酸改性菌渣吸附Cd(Ⅱ)的影响第66-67页
        4.2.4 初始浓度对柠檬酸改性菌渣吸附Cd(Ⅱ)的影响第67页
        4.2.5 温度对柠檬酸改性菌渣吸附Cd(Ⅱ)的影响第67-68页
        4.2.6 吸附等温线研究第68-70页
        4.2.7 柠檬酸改性菌渣吸附Cd(II)的热力学参数第70-71页
        4.2.8 柠檬酸改性菌渣对重金属Cd(II)吸附平衡及动力学研究实验第71-72页
    4.3 小结第72-74页
第五章 结论第74-76页
    5.1 结论第74-75页
    5.2 展望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致谢第80-81页
作者简介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江西明代宁靖王夫人吴氏墓龟背卍字纹绫绵上衣的修复与保护研究
下一篇:公众考古学的影视表达--以《考古进行时》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