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30页 |
1.1 铅元素的应用及危害 | 第12-14页 |
1.1.1 铅的性质 | 第12页 |
1.1.2 铅的应用 | 第12-13页 |
1.1.3 铅的危害 | 第13-14页 |
1.2 镉元素的应用及危害 | 第14-16页 |
1.2.1 镉的性质 | 第14页 |
1.2.2 镉的应用 | 第14-15页 |
1.2.3 镉的危害 | 第15-16页 |
1.3 含铅/镉废水的传统处理方法 | 第16-21页 |
1.3.1 化学沉淀法 | 第16-17页 |
1.3.2 离子交换法 | 第17-18页 |
1.3.3 电解法 | 第18-19页 |
1.3.4 液膜法 | 第19-20页 |
1.3.5 吸附法 | 第20-21页 |
1.4 生物吸附法处理含铅/镉重金属废水的应用 | 第21-24页 |
1.4.1 生物吸附含铅/镉重金属废水原理 | 第21-22页 |
1.4.2 生物吸附剂的种类 | 第22-23页 |
1.4.3 生物吸附的影响因素 | 第23-24页 |
1.4.4 生物吸附含铅/镉重金属的优点 | 第24页 |
1.4.5 生物吸附法处理含重金属废水前景展望 | 第24页 |
1.5 抗生素菌渣相关研究 | 第24-28页 |
1.5.1 抗生素菌渣来源 | 第24-25页 |
1.5.2 抗生素菌渣的特点 | 第25页 |
1.5.3 抗生素菌渣的危害 | 第25-26页 |
1.5.4 抗生素菌渣的处理技术现状 | 第26-27页 |
1.5.5 抗生素菌渣作为生物吸附剂的应用展望 | 第27-28页 |
1.6 论文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8页 |
1.6.1 论文的意义 | 第28页 |
1.6.2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8页 |
1.7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8-30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30-38页 |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30-31页 |
2.2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31-32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2页 |
2.4 测定方法 | 第32-33页 |
2.4.1 铅标准曲线的测定 | 第32-33页 |
2.4.2 镉标准曲线的测定 | 第33页 |
2.5 吸附性能分析方法 | 第33-38页 |
2.5.1 pH值的测定 | 第33页 |
2.5.2 吸附率和吸附量的计算 | 第33-34页 |
2.5.3 吸附热力学研究的主要模式 | 第34-36页 |
2.5.4 吸附动力学研究的主要模式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原菌渣对Pb(Ⅱ)和Cd(Ⅱ)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 第38-56页 |
3.1 原菌渣对铅离子吸附条件实验 | 第38-46页 |
3.1.1 初始pH值对原菌渣吸附Pb(Ⅱ)的影响 | 第38-39页 |
3.1.2 吸附剂用量对原菌渣吸附Pb(Ⅱ)的影响 | 第39页 |
3.1.3 吸附时间对原菌渣吸附Pb(Ⅱ)的影响 | 第39-40页 |
3.1.4 初始浓度对原菌渣吸附Pb(Ⅱ)的影响 | 第40-41页 |
3.1.5 温度对原菌渣吸附Pb(Ⅱ)的影响 | 第41-42页 |
3.1.6 吸附等温线研究 | 第42-44页 |
3.1.7 原菌渣吸附Pb(II)的热力学参数 | 第44-45页 |
3.1.8 原菌渣对重金属Pb(II)吸附平衡及动力学研究实验 | 第45-46页 |
3.2 原菌渣对镉离子吸附条件实验 | 第46-55页 |
3.2.1 初始pH值对原菌渣吸附Cd(Ⅱ)的影响 | 第46-48页 |
3.2.2 吸附剂用量对原菌渣吸附Cd(Ⅱ)的影响 | 第48页 |
3.2.3 吸附时间对原菌渣吸附Cd(Ⅱ)的影响 | 第48-49页 |
3.2.4 初始浓度对原菌渣吸附Cd(Ⅱ)的影响 | 第49-50页 |
3.2.5 温度对原菌渣吸附Cd(Ⅱ)的影响 | 第50-51页 |
3.2.6 吸附等温线研究 | 第51-52页 |
3.2.7 原菌渣吸附Cd(II)的热力学参数 | 第52-53页 |
3.2.8 原菌渣对重金属Cd(II)吸附平衡及动力学研究实验 | 第53-55页 |
3.3 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柠檬酸改性菌渣对Pb(Ⅱ)和Cd(Ⅱ)的吸附性能研究 | 第56-74页 |
4.1 柠檬酸改性菌渣对铅离子吸附条件实验 | 第56-64页 |
4.1.1 初始pH值对柠檬酸改性菌渣吸附Pb(Ⅱ)的影响 | 第56-57页 |
4.1.2 吸附剂用量对柠檬酸改性菌渣吸附Pb(Ⅱ)的影响 | 第57-58页 |
4.1.3 吸附时间对柠檬酸改性菌渣吸附Pb(Ⅱ)的影响 | 第58页 |
4.1.4 初始浓度对柠檬酸改性菌渣吸附Pb(Ⅱ)的影响 | 第58-59页 |
4.1.5 温度对柠檬酸改性菌渣吸附Pb(Ⅱ)的影响 | 第59-60页 |
4.1.6 吸附等温线研究 | 第60-62页 |
4.1.7 柠檬酸改性菌渣吸附Pb(II)的热力学参数 | 第62-63页 |
4.1.8 柠檬酸改性菌渣对重金属Pb(II)吸附平衡及动力学研究实验 | 第63-64页 |
4.2 柠檬酸改性菌渣对镉离子吸附条件实验 | 第64-72页 |
4.2.1 初始pH值对柠檬酸改性菌渣吸附Cd(Ⅱ)的影响 | 第64-65页 |
4.2.2 吸附剂用量对柠檬酸改性菌渣吸附Cd(Ⅱ)的影响 | 第65-66页 |
4.2.3 吸附时间对柠檬酸改性菌渣吸附Cd(Ⅱ)的影响 | 第66-67页 |
4.2.4 初始浓度对柠檬酸改性菌渣吸附Cd(Ⅱ)的影响 | 第67页 |
4.2.5 温度对柠檬酸改性菌渣吸附Cd(Ⅱ)的影响 | 第67-68页 |
4.2.6 吸附等温线研究 | 第68-70页 |
4.2.7 柠檬酸改性菌渣吸附Cd(II)的热力学参数 | 第70-71页 |
4.2.8 柠檬酸改性菌渣对重金属Cd(II)吸附平衡及动力学研究实验 | 第71-72页 |
4.3 小结 | 第72-7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4-76页 |
5.1 结论 | 第74-75页 |
5.2 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作者简介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