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记住乡愁》的文化想象与艺术表达--以贵州四集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6-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6-7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7-8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8-10页 |
第一章 《记住乡愁》的“乡愁意蕴” | 第10-19页 |
第一节 自然“乡愁” | 第10-12页 |
一、敬畏自然的“乡愁” | 第10-11页 |
二、天人合一的“乡愁” | 第11-12页 |
第二节 文化“乡愁” | 第12-15页 |
一、孝道有方、家族礼仪 | 第12页 |
二、以和为贵、和合共荣 | 第12-13页 |
三、耕读传家、崇教育贤 | 第13页 |
四、一诺千金、信义赢天下 | 第13-14页 |
五、明德臻善,崇善立德 | 第14页 |
六、弘毅讲廉,勤俭持家 | 第14-15页 |
第三节 贵州四集影片的“乡愁”意蕴 | 第15-19页 |
一、敬天畏地的岜沙“乡愁” | 第15-16页 |
二、以歌养心的宰荡“乡愁” | 第16页 |
三、讲规则守规矩的肇兴“乡愁” | 第16-17页 |
四、山林是主人是客的占里“乡愁” | 第17-19页 |
第二章 《记住乡愁》的文化想象 | 第19-28页 |
第一节《记住乡愁》的文化想象 | 第19-25页 |
一、民族是想象的共同体 | 第19-20页 |
二、少数民族风情与文化习俗想象 | 第20-23页 |
三、少数民族民间传说的影像化表达 | 第23-25页 |
第二节《记住乡愁》的制作模式 | 第25-28页 |
一、边缘化的想象空间 | 第25-26页 |
二、类型化的制作模式 | 第26-28页 |
第三章 《记住乡愁》的艺术表现 | 第28-44页 |
第一节 《记住乡愁》的叙事艺术 | 第28-34页 |
一、“故事化”的叙事策略 | 第28-31页 |
二、“平民化”的叙事视角 | 第31-32页 |
三、“访谈+解说”的叙事方式 | 第32-33页 |
四、“板块式”的叙事结构 | 第33-34页 |
第二节:纪录片《记住乡愁》的视听语言 | 第34-44页 |
一、《记住乡愁》视觉语言 | 第34-40页 |
二、《记住乡愁》听觉语言 | 第40-42页 |
三、《记住乡愁》解说风格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