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生物协同进化与适应世界遗产价值研究--以苔藓植物及树干附生苔藓的螨类为例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一 研究综述 | 第13-25页 |
1 生态过程 | 第13页 |
2 生物协同进化 | 第13页 |
3 生物协同进化研究进展与展望 | 第13-25页 |
3.1 文献获取与论证 | 第13-16页 |
3.2 研究阶段划分 | 第16-17页 |
3.3 主要进展与标志性成果 | 第17-23页 |
3.4 拟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与展望 | 第23-25页 |
二 研究设计 | 第25-34页 |
1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25-26页 |
1.1 研究目标 | 第25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25页 |
1.3 研究特点与科技难点和创新点 | 第25-26页 |
2 技术路线与方法 | 第26-30页 |
2.1 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7-30页 |
3 研究区选择与代表性 | 第30-33页 |
3.1 研究区选择的原则和依据 | 第30-32页 |
3.2 研究区生态基本特征与代表性论证 | 第32-33页 |
4 材料数据获取与可信度分析 | 第33-34页 |
4.1 研究区域基本资料 | 第33页 |
4.2 自然条件数据 | 第33页 |
4.3 对比资料数据 | 第33-34页 |
三 生境描述 | 第34-41页 |
1 地质地貌条件 | 第34-35页 |
1.1 地质背景 | 第34页 |
1.2 地貌特征 | 第34-35页 |
2 气候条件 | 第35-36页 |
2.1 气候概况 | 第35页 |
2.2 垂直气候带谱 | 第35-36页 |
3 土壤条件 | 第36-37页 |
3.1 土壤概况 | 第36页 |
3.2 土壤垂直分布 | 第36-37页 |
4 植被条件 | 第37-41页 |
4.1 植被概况 | 第37页 |
4.2 植被垂直带谱 | 第37-39页 |
4.3 苔藓植物垂直分布 | 第39-41页 |
四 梵净山苔藓植物 | 第41-45页 |
1 苔藓植物概况 | 第41-42页 |
2 树干附生苔藓植物 | 第42-45页 |
2.1 不同海拔树干附生苔藓植物 | 第42-44页 |
2.2 不同树干高度附生苔藓植物 | 第44-45页 |
五 树干附生苔藓的螨类群落 | 第45-55页 |
1 螨类类群组成及个体数量 | 第45-48页 |
2 螨类群落结构 | 第48-52页 |
2.1 水平结构 | 第48页 |
2.2 垂直结构 | 第48-49页 |
2.3 群落多样性 | 第49-51页 |
2.4 中气门螨类群落 | 第51页 |
2.5 甲螨群落 | 第51-52页 |
3 螨类群落相似性 | 第52-55页 |
3.1 不同海拔树干附生螨类群落相似性 | 第52-53页 |
3.2 树干不同高度附生螨类群落相似性 | 第53-55页 |
六 梵净山苔藓植物协同进化与适应 | 第55-57页 |
1 协同进化与适应的总体表现 | 第55页 |
2 树干附生苔藓植物协同进化与适应表现 | 第55-57页 |
七 树干附生苔藓中螨类的协同进化与适应 | 第57-62页 |
1 螨类群落在植被垂直带谱上的适应 | 第57-58页 |
2 螨类群落海拔分布现象 | 第58-59页 |
3 树干附生苔藓中螨类群落的聚群现象 | 第59-60页 |
4 中气门螨类协同进化与适应 | 第60-61页 |
5 甲螨协同进化与适应 | 第61-62页 |
八 梵净山生物协同进化与适应世界遗产价值 | 第62-67页 |
1 梵净山提名地满足的遗产标准 | 第62页 |
2 苔藓植物对比分析 | 第62-65页 |
3 梵净山生物协同进化与适应的世界遗产价值 | 第65-67页 |
3.1 生物多样性价值 | 第65-66页 |
3.2 生态过程价值 | 第66-67页 |
九 结论与讨论 | 第67-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