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1 导论 | 第12-20页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2-15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2-14页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19页 |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7-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主要观点 | 第19-20页 |
2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概述 | 第20-28页 |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相关基本概念及其内涵 | 第20-21页 |
·资源型经济 | 第20-21页 |
·资源型产业 | 第21页 |
·资源型城市 | 第21页 |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相关基本理论 | 第21-28页 |
·产业结构演变发展的一般规律 | 第21-22页 |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 第22-23页 |
·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理论 | 第23-24页 |
·产业转型理论 | 第24-25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5页 |
·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 | 第25-26页 |
·比较优势理论 | 第26-27页 |
·资源诅咒学说 | 第27-28页 |
3 山西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8-32页 |
·山西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现状 | 第28页 |
·山西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8-32页 |
·产业结构单一、经济过于依赖资源型产业 | 第28-29页 |
·产业布局不合理、城市间缺乏分工与协作 | 第29页 |
·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发展畸重畸轻 | 第29-30页 |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整体形象差 | 第30-31页 |
·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 | 第31-32页 |
·人才流失严重、人力资本积累不足 | 第32页 |
4 山西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必要性及SWOT 分析 | 第32-36页 |
·山西资源型城市进行产业转型的必要性 | 第32-33页 |
·山西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SWOT 分析 | 第33-36页 |
·山西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劣势分析 | 第33-34页 |
·山西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优势分析 | 第34-35页 |
·山西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机会分析 | 第35-36页 |
5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机制分析 | 第36-43页 |
·比较优势重塑与主导产业选择模式的重置机制 | 第36-40页 |
·比较优势陷阱的形成 | 第36-38页 |
·金融产品一般评价模型 | 第38-39页 |
·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选择模式的重置 | 第39-40页 |
·外部不经济的内在化与资源价格重新确定机制 | 第40-42页 |
·外部不经济的内在化 | 第40-41页 |
·外部性成本的构成与资源价格重新确定 | 第41-42页 |
·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机制 | 第42-43页 |
·资源开发与创新的兼容 | 第42-43页 |
·学习与创新能力的递进 | 第43页 |
6 国内外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经验借鉴 | 第43-45页 |
·欧洲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成功代表—德国鲁尔区 | 第43-44页 |
·美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成功代表—休斯顿 | 第44页 |
·日本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成功代表—九州 | 第44-45页 |
·中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成功代表—阜新 | 第45页 |
7 山西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主要思路及对策建议 | 第45-53页 |
·根据产业价值评价模型正确选择主导产业 | 第45-46页 |
·应正确认识资源型产业并正确发挥资源优势 | 第46-47页 |
·在产业转型过程中注意统筹规划和区域分工 | 第47-48页 |
·尽快改革资源价格和资源税征收方式 | 第48-49页 |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 第49页 |
·加强新能源的开发并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 第49-50页 |
·进一步完善煤炭资源整合政策体系 | 第50-51页 |
·要制定良好的投融资和财税支持政策 | 第51页 |
·加强产业转型软环境的建设 | 第51-52页 |
·加强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