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机论文--特殊电机论文

定子永磁型无轴承电机的设计与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符号第14-17页
第1章 绪论第17-27页
    §1.1 无轴承电机的研究背景及常见结构第17-21页
        §1.1.1 无轴承电机产生的背景第17-19页
        §1.1.2 无轴承电机的常见结构第19-21页
    §1.2 无轴承电机的发展及概况第21-22页
        §1.2.1 研究历史第21页
        §1.2.2 研究现状第21-22页
    §1.3 定子永磁型电机的背景及概况第22-26页
        §1.3.1 定子永磁型电机产生的背景第22页
        §1.3.2 定子永磁型电机的概况第22-26页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第26-27页
        §1.4.1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26页
        §1.4.2 论文结构第26-27页
第2章 双绕组SPMB电机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第27-35页
    §2.1 DSPM电机的典型结构第27-28页
    §2.2 无轴承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第28-30页
        §2.2.1 电机中的电磁力第29页
        §2.2.2 无轴承电机悬浮原理第29-30页
    §2.3 12/8极双绕组SPMB电机的提出及工作原理第30-33页
        §2.3.1 双绕组SPMB电机的提出第30页
        §2.3.2 双绕组SPMB电机基本结构第30-31页
        §2.3.3 双绕组SPMB电机的工作原理第31-33页
    §2.4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3章 双绕组SPMB电机的设计第35-47页
    §3.1 定子永磁型无轴承电机设计特点与方法第35-36页
    §3.2 电机的功率方程第36-37页
    §3.3 通用的设计方法第37-44页
        §3.3.1 定转子齿极数和相数第38页
        §3.3.2 定、转子极弧的选取第38-41页
        §3.3.3 永磁体尺寸第41-42页
        §3.3.4 电机绕组的匝数第42-44页
    §3.4 双绕组SPMB电机的设计数据第44-45页
    §3.5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4章 双绕组SPMB电机的电磁特性分析第47-75页
    §4.1 双绕组SPMB电机的数学模型第47-57页
        §4.1.1 转子位置角定义第48页
        §4.1.2 磁导表达式第48-52页
        §4.1.3 电感表达式第52-55页
        §4.1.4 悬浮力表达式第55-57页
    §4.2 双绕组SPMB电机的二维有限元建模及部分优化第57-61页
        §4.2.1 双绕组SPMB电机的二维有限元建模第57-58页
        §4.2.2 永磁体磁化方向厚度优化第58-61页
    §4.3 双绕组SPMB电机的磁场分析第61-65页
        §4.3.1 磁场分布第61-62页
        §4.3.2 永磁体和悬浮绕组共同作用下的磁场分布第62-65页
    §4.4 双绕组SPMB电机的电磁特性第65-73页
        §4.4.1 绕组磁链第65-66页
        §4.4.2 绕组电感第66-68页
        §4.4.3 双绕组SPMB电机的径向悬浮力第68-71页
        §4.4.4 双绕组SPMB电机的电磁转矩第71-72页
        §4.4.5 转子偏心对双绕组SPMB电机电磁特性的影响第72-73页
    §4.5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5章 共绕组SPMB电机第75-89页
    §5.1 共绕组SPMB电机结构与功率电路第75-77页
        §5.1.1 共绕组SPMB电机结构第75-76页
        §5.1.2 改进式共绕组SPMB电机结构第76-77页
        §5.1.3 共绕组SPMB电机的功率电路第77页
    §5.2 两种共绕组SPMB电机的磁场分析第77-78页
    §5.3 两种共绕组SPMB电机的悬浮力与转矩特性第78-85页
        §5.3.1 共绕组SPMB电机的悬浮力与转矩特性第78-82页
        §5.3.2 改进式共绕组SPMB电机的径向悬浮力第82-85页
    §5.4 两种共绕组SPMB电机悬浮性能的对比分析第85-88页
    §5.5 小结第88-89页
第6章 双绕组SPMB电机样机性能测试第89-95页
    §6.1 样机实物第89-91页
    §6.2 电感测试第91-92页
    §6.3 反电势测试第92-93页
    §6.4 小结第93-95页
第7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95-97页
    §7.1 全文总结第95页
    §7.2 展望第95-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3页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第103-105页
致谢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四苯基乙烯发光液晶的合成、性能及结构研究
下一篇:车载授时校频终端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