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居住区规划论文

住宅小区热辐射环境对局地微气候适应性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2 研究意义第14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分析第14-17页
    1.4 课题来源以及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城市热辐射环境对局地微气候影响理论第19-26页
    2.1 城市气候的形成及空间尺度第19-20页
    2.2 城市局地微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第20-21页
    2.3 太阳辐射条件下城市下垫面与大气的相互作用第21-26页
第三章 住宅小区局地微气候的数值模拟方法第26-39页
    3.1 控制方程组第26-28页
    3.2 热辐射环境数值模拟方法第28-34页
        3.2.1 热辐射理论第28页
        3.2.2 几种常用的辐射模型第28-29页
        3.2.3 DO辐射模型及壁面边界第29-32页
        3.2.4 FLUENT软件介绍以及太阳辐射加载器第32-34页
    3.3 大气流动数值模拟方法第34-36页
        3.3.1 直接数值模拟方法(DNS)第34-35页
        3.3.2 大涡模拟方法(LES)第35页
        3.3.3 雷诺平均模拟方法(RANS)第35-36页
    3.4 控制方程的离散和求解方法第36-39页
        3.4.1 对控制方程的离散方法第36-37页
        3.4.2 对离散方程的求解方法第37-39页
第四章 数值模拟方法的验证第39-44页
    4.1 概述第39页
    4.2 计算模型的确定第39-41页
    4.3 模拟结果对比第41-42页
    4.4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五章 铺面-路基系统对近地大气热环境影响数值模拟第44-55页
    5.1 引言第44页
    5.2 计算模型和数值模拟过程第44-49页
        5.2.1 数值模拟方法第44-45页
        5.2.2 计算模型第45-46页
        5.2.3 边界条件第46-48页
        5.2.4 材料性能第48-49页
        5.2.5 求解控制第49页
    5.3 模拟结果分析第49-53页
        5.3.1 垂直方向的温度变化第49-50页
        5.3.2 混凝土铺面对近地大气温度的影响作用第50-51页
        5.3.3 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第51-53页
    5.4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六章 住宅小区热辐射环境对局地微气候影响研究第55-86页
    6.1 引言第55页
    6.2 物理模型的建立第55-57页
        6.2.1 住宅小区模型布局形式第55-56页
        6.2.2 分析模型的确立第56-57页
    6.3 模拟计算条件第57-67页
        6.3.1 气象条件第57-58页
        6.3.2 计算域确定第58页
        6.3.3 网格划分第58-61页
        6.3.4 边界条件第61-63页
        6.3.5 模型参数的确定第63-65页
        6.3.6 收敛控制标准第65-67页
    6.4 太阳辐射条件下小区室内外热环境分析第67-71页
        6.4.1 铺面与建筑表面温度分析第67-70页
        6.4.2 室内外空气温度分析第70页
        6.4.3 本节小结第70-71页
    6.5 建筑密度对小区热环境影响第71-78页
        6.5.1 小区建筑密度模拟工况确定第71-72页
        6.5.2 模拟结果分析第72-77页
        6.5.3 本节小结第77-78页
    6.6 铺面反照率对小区热环境影响第78-86页
        6.6.1 小区铺面反照率模拟工况确定第78页
        6.6.2 模拟结果分析第78-85页
        6.6.3 本节小结第85-86页
第七章 住宅小区热辐射环境对局地微气候适应性影响的评估第86-92页
    7.1 引言第86页
    7.2 小区局地微气候评价标准第86-88页
        7.2.1 室外热舒适评价标准第86-87页
        7.2.2 建筑能耗评价标准第87-88页
    7.3 住宅小区热辐射环境对局地微气候适应性影响的初步评估第88-91页
        7.3.1 室外热舒适性第88-90页
        7.3.2 建筑能耗第90-91页
    7.4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结论与展望第92-94页
参考文献第94-9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98-100页
致谢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地区普惠金融服务策略研究--以大理州祥云县为例
下一篇:D航空公司飞行签派员技术能力评价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