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46页 |
·引言 | 第10-14页 |
·化学电源的发展史 | 第10-12页 |
·化学电源的分类 | 第12页 |
·化学电源的组成 | 第12-14页 |
·锂离子电池综述 | 第14-28页 |
·锂离子的电池发展史 | 第14-15页 |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5-16页 |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及类型 | 第16-17页 |
·锂离子电池的主要特点和应用 | 第17-18页 |
·负极材料 | 第18页 |
·电解液 | 第18-19页 |
·隔膜 | 第19页 |
·其他材料 | 第19-20页 |
·锂离子电池主要正极材料 | 第20-28页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3V_2(PO_4)_3 研究进展 | 第28-37页 |
·Li_3V_2(PO_4)_3 的结构 | 第28-29页 |
·Li_3V_2(PO_4)_3 的优缺点 | 第29-31页 |
·Li_3V_2(PO_4)_3 的制备方法 | 第31-35页 |
·Li_3V_2(PO_4)_3 的改性研究 | 第35-37页 |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内容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6页 |
第二章 实验仪器与方法 | 第46-53页 |
·实验药品 | 第46页 |
·实验仪器 | 第46页 |
·Li_3V_2(PO_4)_3/C 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 | 第46-48页 |
·引言 | 第46-47页 |
·样品的制备 | 第47-48页 |
·材料物理性能测试 | 第48-49页 |
·物相分析 | 第48页 |
·形貌分析 | 第48页 |
·比表面积及粒度分析 | 第48-49页 |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49-53页 |
·正极片的制备 | 第49页 |
·实验电池的组装 | 第49-50页 |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50-53页 |
第三章 碳热还原法合成Li_3V_2(PO_4)_3/C 工艺研究 | 第53-79页 |
·磨料方式的考察 | 第53-55页 |
·磨料方式对Li_3V_2(PO_4)_3/C 表面形貌的影响 | 第53-54页 |
·磨料方式对Li_3V_2(PO_4)_3/C 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54-55页 |
·煅烧方法的考察 | 第55-57页 |
·采用两种煅烧方法样品的制备 | 第55-56页 |
·煅烧方法对Li_3V_2(PO_4)_3/C 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56-57页 |
·煅烧温度对Li_3V_2(PO_4)_3/C 性能的影响 | 第57-64页 |
·前驱体热分析 | 第57-59页 |
·煅烧温度对Li_3V_2(PO_4)_3/C 样品形貌的影响 | 第59-60页 |
·煅烧温度对Li_3V_2(PO_4)_3/C 样品晶体结构的影响 | 第60-61页 |
·煅烧温度对Li_3V_2(PO_4)_3/C 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61-64页 |
·煅烧时间对Li_3V_2(PO_4)_3/C 性能的影响 | 第64-67页 |
·煅烧时间对Li_3V_2(PO_4)_3/C 结构的影响 | 第64-65页 |
·煅烧时间对样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65-67页 |
·充电截止电压对Li_3V_2(PO_4)_3/C 性能的影响 | 第67-70页 |
·Li_3V_2(PO_4)_3/C 样品的形貌及粒度研究 | 第70-71页 |
·Li_3V_2(PO_4)_3/C/Li 半电池循环及倍率放电性能的研究 | 第71-72页 |
·Li_3V_2(PO_4)_3/C 样品的循环伏安的研究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结论 | 第79-80页 |
·展望 | 第80-81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