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系统负载均衡与接纳控制技术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1 负载均衡算法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2 接纳控制算法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17-19页 |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8-19页 |
第2章 无线资源管理技术 | 第19-28页 |
2.1 LTE系统简介 | 第19-21页 |
2.1.1 LTE系统架构 | 第19-20页 |
2.1.2 网络功能划分 | 第20-21页 |
2.2 无线资源管理技术 | 第21-27页 |
2.2.1 RRM功能模块 | 第21-23页 |
2.2.2 负载均衡技术 | 第23-25页 |
2.2.3 接纳控制技术 | 第25-27页 |
2.2.4 负载均衡与接纳控制的相互关系 | 第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基于负载预分配的移动负载均衡算法 | 第28-51页 |
3.1 现有负载均衡算法 | 第28-30页 |
3.1.1 LMLB算法 | 第28-29页 |
3.1.2 DMLB算法 | 第29-30页 |
3.2 AHP算法基本原理 | 第30-33页 |
3.3 基于负载预分配的MLB算法 | 第33-40页 |
3.3.1 最优目标小区选择 | 第34-36页 |
3.3.2 负载预分配 | 第36-38页 |
3.3.3 CIO调整 | 第38页 |
3.3.4 算法实现 | 第38-40页 |
3.4 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40-50页 |
3.4.1 系统均衡度 | 第40-41页 |
3.4.2 仿真参数 | 第41-43页 |
3.4.3 仿真分析 | 第43-5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基于排队机制的动态资源预留接纳控制算法 | 第51-68页 |
4.1 典型的接纳控制算法 | 第51-53页 |
4.1.1 完全共享 | 第51-52页 |
4.1.2 资源预留 | 第52-53页 |
4.2 基于排队机制的动态资源预留接纳控制算法 | 第53-59页 |
4.2.1 算法模型 | 第53-54页 |
4.2.2 算法描述 | 第54-56页 |
4.2.3 算法性能分析 | 第56-59页 |
4.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9-67页 |
4.3.1 λ 的影响 | 第59-62页 |
4.3.2 Q的影响 | 第62-64页 |
4.3.3 S_(th)的影响 | 第64-6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5章 结束语 | 第68-70页 |
5.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68-69页 |
5.2 后续研究工作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