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导论 | 第9-12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本文研究思路方法与可能的创新点 | 第11-12页 |
1.3.1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3.2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1-12页 |
2.相关理论 | 第12-17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2.1.1 投资 | 第12页 |
2.1.2 直接投资 | 第12页 |
2.1.3 工业投资 | 第12-13页 |
2.2 投资效益的相关理论 | 第13-17页 |
2.2.1 经济增长理论 | 第13-14页 |
2.2.2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 第14-15页 |
2.2.3 投资效益理论 | 第15-17页 |
3.贵州省工业投资现状分析 | 第17-30页 |
3.1 贵州工业投资与贵州经济发展的关系 | 第17-18页 |
3.1.1 贵州工业增加值与经济增长的比较分析 | 第17-18页 |
3.1.2 贵州工业增加值与GDP的实证分析 | 第18页 |
3.2 贵州省工业投资结构分析 | 第18-26页 |
3.2.1 贵州省工业投资主体结构分析 | 第19-20页 |
3.2.2.贵州省工业投资资金来源分析 | 第20-23页 |
3.2.3 贵州省工业资金投向分析 | 第23-26页 |
3.3 贵州工业投资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6-30页 |
3.3.1 宏观政策对贵州工业投资的影响 | 第26页 |
3.3.2 省份政策对工业投资的影响 | 第26-27页 |
3.3.3 投资融资政策对贵州工业投资的影响 | 第27-28页 |
3.3.4 企业家的投资意向对贵州工业投资的影响 | 第28-30页 |
4.贵州省工业投资效益DEA分析 | 第30-38页 |
4.1 统计指标的建立和数据的获取及处理 | 第30-31页 |
4.1.1 统计指标的建立 | 第30-31页 |
4.1.2 数据的获取和处理 | 第31页 |
4.2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实证分析 | 第31-33页 |
4.3 工业的投资效益分析 | 第33-38页 |
4.3.1 工业固定资产规模报酬分析 | 第33-34页 |
4.3.2 投资冗余以及产出不足的分析 | 第34-35页 |
4.3.3 工业投资产出前沿面统计分析 | 第35-38页 |
5.贵州省工业投资效益的比较分析 | 第38-51页 |
5.1 贵州省工业投资效益与全国的比较 | 第38-44页 |
5.1.1 与全国的比较 | 第38-40页 |
5.1.2 与东部的比较 | 第40-42页 |
5.1.3 与中部的比较 | 第42-44页 |
5.2 贵州省工业投资效益与周边省份的比较 | 第44-51页 |
5.2.1 与四川的比较 | 第44-47页 |
5.2.2 与云南的比较 | 第47-49页 |
5.2.3 与重庆的比较 | 第49-51页 |
6.贵州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效益评价 | 第51-56页 |
6.1 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数据的获得和处理 | 第51页 |
6.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51页 |
6.1.2 投资的效益分析指标 | 第51页 |
6.2 贵州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效益评价 | 第51-56页 |
6.2.1 贵州省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经济评价 | 第51-53页 |
6.2.2 社会效益评价 | 第53-56页 |
7.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6-61页 |
7.1 结论 | 第56页 |
7.2 政策建议 | 第56-60页 |
7.2.1 加大招商力度,积极发展特色新兴产业 | 第56-58页 |
7.2.2 拓宽企业发展的融资渠道,对现有企业进行改造和提升 | 第58页 |
7.2.3 加速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推动贵州特色新型工业化 | 第58-59页 |
7.2.4 加大对产业园区的投入,打造贵州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平台 | 第59-60页 |
7.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