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0-12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3 太阳能-地源热泵耦合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1 国外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国内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4.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4.2 本文的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2. 太阳能-地源热泵耦合系统的方案分析 | 第17-25页 |
2.1 太阳能-地源热泵耦合系统的简介 | 第17页 |
2.2 太阳能-地源热泵耦合系统方案及优缺点分析 | 第17-20页 |
2.3 太阳能-地源热泵耦合系统各方案的运行模式分析 | 第20-24页 |
2.3.1 间接回灌系统的运行模式分析 | 第20-21页 |
2.3.2 直接回灌系统的运行模式分析 | 第21-22页 |
2.3.3 直接回灌辅助供暖系统的运行模式分析 | 第22-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3. 建筑负荷模拟及设备选型 | 第25-37页 |
3.1 基准建筑的动态负荷模拟计算 | 第25-28页 |
3.1.1 TRNSYS软件简介 | 第25-26页 |
3.1.2 基准建筑的工程概况 | 第26页 |
3.1.3 基准建筑的动态负荷计算 | 第26-28页 |
3.2 热水系统的负荷计算 | 第28-30页 |
3.2.1 热水系统日耗热量、热水量计算 | 第28-29页 |
3.2.2 设计小时耗热量、热水量计算 | 第29-30页 |
3.3 太阳能集热系统设计 | 第30-34页 |
3.3.1 太阳集热器的连接方式 | 第30页 |
3.3.2 太阳集热器总面积的确定 | 第30-33页 |
3.3.3 太阳能集热系统流量的确定 | 第33页 |
3.3.4 贮热水箱的设计 | 第33-34页 |
3.4 地源热泵供暖系统的相关设计 | 第34-36页 |
3.4.1 地源热泵机组的选型 | 第34页 |
3.4.2 地埋管的设计计算 | 第34-3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4. 太阳能-地源热泵间接回灌耦合系统的仿真研究 | 第37-56页 |
4.1 仿真系统的气象数据分析 | 第37-39页 |
4.2 地源热泵供暖系统的仿真分析 | 第39-42页 |
4.2.1 地源热泵供暖系统的控制系统分析 | 第40页 |
4.2.2 地源热泵供暖系统的年模拟计算分析 | 第40-41页 |
4.2.3 地源热泵供暖系统的十年模拟计算分析 | 第41-42页 |
4.3 间接回灌双水箱耦合系统的仿真分析 | 第42-55页 |
4.3.1 间接回灌系统的控制系统分析 | 第44-48页 |
4.3.2 间接回灌系统的月模拟计算分析 | 第48-51页 |
4.3.3 间接回灌系统的年模拟计算分析 | 第51-54页 |
4.3.4 间接回灌系统的十年模拟计算分析 | 第54-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5. 太阳能-地源热泵直接回灌耦合系统的仿真研究 | 第56-70页 |
5.1 直接回灌单水箱耦合系统的仿真分析 | 第56-63页 |
5.1.1 直接回灌系统的控制系统分析 | 第57-58页 |
5.1.2 直接回灌系统的月模拟计算分析 | 第58-60页 |
5.1.3 直接回灌系统的年模拟计算分析 | 第60-63页 |
5.1.4 直接回灌系统蓄热模式的对比分析 | 第63页 |
5.2 直接回灌辅助供暖耦合系统的仿真分析 | 第63-69页 |
5.2.1 直接回灌辅助供暖系统的控制系统分析 | 第65页 |
5.2.2 直接回灌辅助供暖系统的月模拟计算分析 | 第65-67页 |
5.2.3 直接回灌辅助供暖系统的年模拟计算分析 | 第67-6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6. 直接回灌辅助供暖系统的优化研究 | 第70-76页 |
6.1 集热器的方位角和倾角的优化研究 | 第70-73页 |
6.2 生活水箱供暖温度的优化研究 | 第73-74页 |
6.3 集热器面积的优化研究 | 第74-75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76-78页 |
7.1 总结 | 第76-77页 |
7.2 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作者简介 | 第83-84页 |